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如何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从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到突出强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再到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就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其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整个网络系统的风险及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识别、控制和应急处理等,便于有效地预防、保护、响应和恢复,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图1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网络安全保障关键要素

网络安全保障关键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运作和网络安全技术,如图2所示。其中,网络安全策略为安全保障的核心,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的战略、政策和标准。网络安全管理是指企事业机构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安全意识、组织结构和审计监督。网络安全运作是企事业机构的日常管理行为,包括运作流程和对象管理。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系统的行为,包括安全服务、措施、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

图2 网络安全保障要素 图3 P2DR模型示意图

在机构的管理机制下,只有利用运作机制借助技术手段,才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通过网络安全运作,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七分管理,三分技术,运作贯穿始终”,管理是关键,技术是保障,其中的管理实际上包括管理技术。P2DR模型是美国ISS公司提出的动态网络安全体系的代表模型,也是动态安全模型,包含4个主要部分: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 Response(响应)。如图3所示。

2.网络安全保障总体框架

鉴于网络系统的各种威胁和风险,以往传统针对单方面具体的安全隐患,所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具有一定其局限性,应对的措施也难免顾此失彼。面对新的网络环境和威胁,需要建立一个以深度防御为特点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如图4所示。此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风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

图4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网络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动态及有效管理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是网络运营管理的核心,其中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包括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实际上,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中,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包括五个部分:

1) 网络安全策略。属于整个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起到总体宏观上的战略性和方向性指导作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理念,从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角度整体策划网络安全建设。

2) 网络安全政策和标准。是对网络安全策略的逐层细化和落实,包括管理、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各层面都有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通过落实标准政策规范管理、运作和技术,保证其统一性和规范性。当三者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标准也需要调整并相互适应,反之,安全政策和标准也会影响管理、运作和技术。

3) 网络安全运作。基于日常运作模式及其概念性流程(风险评估、安全控制规划和实施、安全监控及响应恢复)。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贯穿网络安全始终;也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机制在日常运作中的实现,涉及运作流程和运作管理。

4) 网络安全管理。对网络安全运作至关重要,从人员、意识、职责等方面保证网络安全运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安全通过运作体系实现,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人员组织的角度保证正常运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是从技术角度保证运作。

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作需要的网络安全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及时支持。先进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可极大提高网络安全运作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实现整个生命周期(预防、保护、检测、响应与恢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