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爆胎为何被视为交通事故的最大诱因,轮胎很重要吗?

爆胎为何被视为交通事故的最大诱因,轮胎很重要吗?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交通事故大都是因为爆胎造成,少部分因疲劳驾驶、路面湿滑等原因导致;似乎轮胎成为了高速安全驾驶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爆胎真就如此难以控制吗?

在网络上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好运老司机”,其普遍有高速爆胎后能稳定车身姿态并安全停靠车辆的经历;不能否认有这样的概率存在,但多数还是把快速漏气当成了爆胎,或者把想象的场景当成了现实。爆胎是车轮瞬间“爆裂”并出现“duang”的一声,轮胎会瞬间失去支撑力,车身失控的概率应当高达99%,不论车辆有多少电子配置。

分析基础:

正压力轮胎接地面粗糙程度轮胎接地面积前两个因素决定轮胎的摩擦力,加上接地面积决定轮胎的抓地力;理论上接触面积不影响摩擦力,但轮胎的橡胶材料,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存在变形量,接触面积决定变形量大小,所以是会影响轮胎抓地力和摩擦力的。

正压力可以理解为“重压力”,正常情况下每个车轮承受的正压力是不变的,因为车身四个角的重量不变且车身重心不变;不过正压力不会一致,除非是前后车身配重比例完全相同的(50:50)的后驱或四驱车,前驱车的车头能比车尾重几百斤,所以前轮的正压力更大,轮胎的抓地力自然会更强。

爆胎瞬间会有两个变化1、爆胎车轮的正压力瞬间增大。

原因很简单,爆胎之后的车轮会失去支撑性,轮胎会被正压力压扁;车身则必然倾斜向爆胎的这一角的车轮,重心随之变化则会大幅加强车轮的正压力,轮胎的抓地力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也是汽车急转弯时容易出现侧滑的原因,转弯时重心偏向一侧,对侧车轮的抓地力必然下降,转弯就容易出现某个车轮抓不住地面而打滑的情况。

2、爆胎车轮的变形量瞬间增强。

骑过自行车都应该遇到过车轮漏气的情况,漏气后的自行车蹬起来非常吃力,理论上车轮摩擦力增强应当更容易骑行才对;造成蹬踏困难的原因就是变形量增大,轮胎抓地力增强也等于增大了行驶阻力,所以蹬起来会感觉很吃力。汽车轮胎当然也是同理的,也就是说爆胎的瞬间会通过正压力和抓地力的同步大幅提升,让这个车轮的抓地力变得异常高,结果会怎样呢?

前后轮爆胎都非常危险前轮(单侧)车轮爆胎会相当危险,因为车轮还连接了转向机的拉杆;正常转弯时是通过方向盘和助力转向机改变车轮的角度,爆胎时会出现“车轮反向拉方向盘”的问题。因为方向机连接的是两侧转向轮,只有转向轮的滚动阻力相当大、才能不费力的扶助方向盘让车辆走直线。

反之爆胎车轮的抓地力异常升高就等于滚阻的瞬间提升,其阻力远超过对侧车轮,这个爆胎车轮就会把转向机往这一侧拉;方向盘自然会迅速偏向这一侧,高速行驶的车辆转向角度过大是非常容易侧滑或侧翻的,哪怕只是一个瞬间。

后轮(单侧)车轮爆胎其实比前轮爆胎更危险,因为前轮爆胎的时候如果距离两侧道路障碍物的横向距离较大,且两侧没有车辆的话,通过快速小幅修正方向盘确实有概率让车辆继续走直线,只是扭转方向盘要用很大的力气。

但是后轮没有方向盘,爆胎后只能通过修正前轮带动车身行驶轨迹“微调”才能让车辆稳定行驶,这是个说起来简单、测试起来也简单,可是在没有提前准备与预判的时候、依靠下意识操作会极难完成的操作。所以后轮爆胎往往会因为后轮对车尾产生过大的横向力使车辆侧滑或侧翻,那么究竟要如何面对爆胎呢?

结语:解决方式已经说明,前轮爆胎只能依靠小幅调整方向修正,后轮爆胎也只能依靠前轮修正行车轨迹,但前提都是保留了足够大的横向和纵向车距。

爆胎只能预防,也就是在准备高速驾驶之前检查轮胎,看轮胎是否有严重开裂或表层橡胶严重破损;尤其要观察是否有“鼓包”,鼓包是轮胎经过撞击导致橡胶结构强度被破坏,内部的高气压像吹气球一样的把弱化位置吹鼓。高速连续行驶100公里左右就能让胎压升高0.3-0.5bar,随着胎压的升高则有可能让鼓包位置被吹爆,这是造成爆胎的主要原因。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