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唐诗宋词中的诗词,有没有咏梅最有名的诗词?

唐诗宋词中的诗词,有没有咏梅最有名的诗词?

在唐诗宋词中,咏梅的经典诗词很多,如朴逋的《小园小梅》;陆游的《卜算子》;王维的《杂诗》;李商隐的《忆梅》;王安石的《梅花》等等。然而在诸多的咏梅诗词中,执牛耳者乃南宋后期姜夔的《暗香》和《疏影》,是唐诗宋词中最受推崇的两首咏梅词。本文不作逐句赏析,只介绍一下重点词句,以及为什么这两首咏梅词是最著名的。

关于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在词前小序中有清楚的交代:“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词: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词: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辛亥,即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这年冬天,作者应范成大之邀到苏州石湖,逗留月余,又应范成大要求,自做新曲,填此三词。 词的词牌《暗香》《疏影》,是取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中各一词为之。此二词意象朦胧,托喻遥深,前人虽盛赞不已,但究竟主旨何在,却众说纷纭。然而从姜夔这两首咏梅词实际情况看,也都是借咏物以写情思。

《暗香》一词的关键在上片结束处的“但怪得竹处疏花,香冷入瑶席”。作者在宴席上闻到了梅花的幽香,触发了他的心事,于是即从眼前之景,想到当年和“玉人”在西湖月夜摘梅、赏梅的情事。故上片的“旧时月色”“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下片的“曾携手处”“西湖寒碧”等皆非眼前实景,而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联想,只有“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和“又片片、吹尽也”是实有之景,由眼前景触发回忆,感慨系之,遂将咏梅和怀旧交织在一起。上片主要是回忆往事,下片主要是忆旧远怀之情。全词意境优美,笔调轻灵。从石湖到西湖,从梅开到梅落,超越时空,读来让人回味不尽。

《疏影》亦由黄昏赏梅引起联想。上片以王昭君喻梅,赞其绝丽,怜其孤独;下片主要是见落梅而生发的惜花之情。作者见落梅飘零而深为叹息但又无力回天,眼看着“一片随波去”,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情怀。

《暗香》和《疏影》是姜夔的代表作,也是历来最受人们推崇的咏梅之作,姜夔的这两首咏梅词,笔调空灵,意象朦胧,借梅感怀,有所寄托。作者多从虚处着笔,旁衍侧应,多借助典故、暗示、联想及意境渲染,很少直白抒情,故其词多含蓄蕴籍。虽“有隔雾看花之恨”,但其意蕴遥深,使读者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历来又为不少人所偏爱。

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在《词源》中,形容这两首词的词境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指出:“唐宋诗词咏梅,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