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理解蒙克的《呐喊》?

如何理解蒙克的《呐喊》?

《呐喊》是蒙克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艺术中非常著名的一幅画。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一位具有挪威的画家,他的画作直接促使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1893年,蒙克完成了自己最为著名的一幅画作《呐喊》。

这幅画看起来充满了惊恐和绝望,画中的人物在惊慌失措中拼命呐喊,整个背景也接近于扭曲。同时,当我们注视这幅画作时,也会深受触动,似乎自己也忍不住发出自己的呐喊,并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笼罩。

蒙克在画中塑造了一种恐怖不安的气氛,而这种效果是用粗犷的线条表现出来的。虽然是一幅静态的画,却带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扭曲感。按照蒙克自己的评价说:

“我不是画我所见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爱德华·蒙克。蒙克的画作,其实就是对其经历和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蒙克幼年丧母,之后父亲、姐姐、弟弟都相继去世,唯一和他相依为伴的妹妹,也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于蒙克的艺术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如此,蒙克的许多画作都是以生死为题材的。

比如蒙克的代表作《马拉之死》,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杂乱,同时充满了血腥味,令人不寒而栗。这种画风,其实正是蒙克自己内心对死亡的真正理解,是他内心深处惶恐不安的直接表现。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看蒙克的画,总觉得他的内心是十分悲观的。蒙克的作品,总是带有许多悲观的气息。这一点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比如在《青春》这幅画中,蒙克虽然描绘的是一位少女,但画中的人物却对自己的成长和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如果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其实蒙克画作中的悲观的背后,是对生活和前途的无限惶恐,始终觉得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无论是《呐喊》《马拉之死》还是《青春》,都是蒙克内心最为真实的写照。透过画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坎坷、辛酸和可怜,可是,当我们想伸出手去将他从无助的状态中解救出来时,却被画中恐怖气息所震慑得不敢行动。这,便是艺术的表现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