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嫦娥要奔月?
嫦娥,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在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来,道教在其神话中将嫦娥与月神太阴星君合并为一人。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上清月府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皇君”,又称“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太阴元君孝道明王灵宝净明黄素天尊”,作女神像。俗称“太阴星君”,又称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等。
东汉“月神”画像砖 四川博物院藏
据《淮南子·外八篇》记载:“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唐代诗人李白《把酒问月》中“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说的就是嫦娥与白兔共栖于月中。此外,唐代已出现了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唐 菱花形月宫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至此,月亮已成为神仙境界,其已有嫦娥、吴刚、白兔和桂树等诸多元素。“月宫”也由此成为了古代器物上常见的纹饰题材,尤在唐代铜镜纹饰中最为常见。据现存唐代“月宫镜”的形状,可将其分为圆形、八瓣葵花形和八瓣菱花形三大类。根据纹饰中的各元素组合关系及各元素所处位置,又可分为多种。其中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面直径19厘米的唐代菱花形月宫铜镜较为多见,图案表现的是一株枝繁叶茂的桂树、飞升向上的嫦娥,握杵捣药的兔子和跳跃的蟾蜍,其间饰以流云。
明隆庆 青花嫦娥玉兔图八角盘 广东省博物馆藏
“月宫”题材在明代仍有表现,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明隆庆款青花嫦娥玉兔图八角盘,其高3.6、口径13.1、底径7.8厘米。盘的口、腹、底均作八角形。口沿稍外折,口沿和足外壁均画双弦纹,外壁每方画相间的折枝花和如意头纹。内沿画弦纹和如意头边饰,内底画嫦娥与玉兔。足心青花方框内书“隆庆年制”楷书款。此盘的制造年代与小说《西游记》的创作及成书时间较近,可以反映小说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所处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背景信息。而这些内容又是小说第九十五回故事中嫦娥(太阴星君)和玉兔形象的直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