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切尔诺贝利还有自然恢复的可能吗?
很多人没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所以不明真相,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旅游胜地,还成为一些难民的避难所,但被石棺盖住的反应堆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过去了34年,爆炸赶走了人类,将地盘让给了野生动物,没有了人类的干扰,野生动物卷土重来,适应了核辐射环境之后,逐渐欣欣向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位置并不偏僻,它距离乌克兰和白罗斯边境只有16公里,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只有110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区到天津市区的距离。
1986年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围超过33.6万居民被迫撤离,方圆30公里的范围被隔离起来,形成了约4000平方公里的禁区。从那时起,切尔诺贝利便成为“无人区”的代名词,并成为众多离奇故事和奇幻小说的原型地。由于事故释放出来的核辐射量巨大,所以有人断言这里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成为生命禁区,但出人意料的是,故事过去后几年,野生动物就开始接管这里。
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而且它们不在乎寿命,只要能活到繁殖期并成功繁衍就算完成任务了,因此繁衍几代就基本能适应这里的环境。禁区的生物群落已经恢复到比事故之前更繁盛的水平,在里面发现的动物有棕熊、狼、欧亚猞猁、普氏野马、欧洲野牛、野猪、驼鹿、獾、狐狸、河狸、水獭、水貂、乌雕、猫头鹰、流浪猫、流浪狗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河里的鲶鱼由于无人捕捞,有不少长到了2米多长,有人怀疑它们变异了。而狼更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当代生物学》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狼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禁区附近的村民和猎人会设陷阱捕狼,在2016年就捕杀了1700只狼。
▲珍稀动物普氏野马是乌克兰动物学家在1998年放生的,用来监测切尔诺贝利的环境状况,这些野马进入禁区后长得膘肥体壮,能正常的繁衍生息。
2019年3月,针对切尔诺贝利野生动物的研究小组在英国朴茨茅斯举行会议,来自英国、爱尔兰、法国、乌克兰等国的30多名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当地大型哺乳动物、筑巢鸟类、两栖动物、鱼类、大黄蜂、蚯蚓、细菌和落叶分解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的辐射水平对生活在禁区里的动植物群体较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动物出现了一些生理和遗传变化,但并不影响当地的生物种群。
▲侣行夫妇去过切尔诺贝利。
2016年乌克兰宣布禁区的乌克兰部分为放射性和环境生物圈保护区。切尔诺贝利的旅游业也开始发展,2018年就吸引了7万多名游客前来,2019年估计有15万名,国内的好几个旅行博主都去打卡过,国外还有模特在废墟里拍摄大尺度照片,引发了一些抗议。
除了大量动物之外,禁区里生活的人也不少,有些地方的辐射量已经降到安全标准以内。
▲玛丽卡,1999年出生在隔离区内,并在隔离区里长大,她的父母米哈伊尔和莉迪亚一直没有搬出隔离区。
▲迁回禁区居住的玛莎,已经87岁了,她说:“当你70、80、90岁时,辐射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像她这样迁回禁区居住的人被称为“回迁者”。
还有一些穷人和东乌的难民走投无路之后进入切尔诺贝利的安全地带生活,这里房租和房价可能是整个欧洲最低的。
▲一个叫Maryna的女人2015年带着两个女儿从东乌逃到这里,和她们一样的还有几十户人家。Maryna的两个女儿差点死于战争,她听说这里没有战争,就过来了。在这里可以自己饲养家禽家畜,还能种植农作物,或者申请补贴。Maryna说:“战争会立刻杀死我们,但核辐射不会。”
▲还有一个叫Vadim的男子,也是从东乌逃到这里来的,他在切尔诺贝利里开了一家工厂,雇佣了7名工人。这里离乌克兰首都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偏远,而且房价和物价都很低。
虽然目前切尔诺贝利禁区里野生动物很多,也有人居住,但是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排除,发生爆炸的反应堆目前是用混凝土石棺盖着的,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但无法做到完全的保险,所以这东西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类比核辐射更可怕,对于平民来说,战争也比核辐射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