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现在看到天上的飞机少了,而小时候经常看到天上的飞机?
当然不是飞机少了,而是飞机飞的更高更快(平流层、超音速),续航性能提升(无需频繁起降),因此,普通人不容易察觉出到。
坐标京津冀,现在工作的学校在渤海边。个人感觉,小时候,90年代那会好像真是经常听到喷气式战斗机的声音,进入本世纪非常少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机场迁走了,我家又在市中心)。我妈说一“过飞机”,我就睡的特别安稳。
后来上大学,在保定,倒是经常过直升飞机,而且飞行高度极低,甚至还遇到过军用直升机进行编队飞行训练的场面。用望远镜看,很像米-17运输直升机,可能是咱们仿法国“超黄蜂”的直8运输直升机(双发、五叶单旋翼的大型直升机)。
个人感觉,貌似保定上空出现的多是螺旋桨飞机(直升机),喷气机我一次也没见过。
读研究生的时候学校在北京西山,颐和园脚下,此时倒是安静了许多,几乎没见过什么飞机低空航行的场面。倒是那里的自然环境太好了,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尤其是猫头鹰一宿一宿的声嘶力竭的嗷嗷叫,差点没把我整成精神衰弱。现在想起来,那地方可能是禁飞区。
后来在渤海边的学校任教,这些年,可开了眼。隔三岔五的,学校上空就会出现超低空训练的战斗机。拿望远镜一瞧,非常明显,是歼—11,双机伴飞,在搞超低空飞行训练,长机和僚机相互配合,做出各种炫酷的战术动作。而且,飞的那叫一个低,感觉快要蹭到教室公寓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如果赶上学生们正在搞无人机活动,无人机一旦干扰了超低空训练的战机,后果将会非常可怕。实际上,大型无人机活动都需要跟当地空管部门报备申请的。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发现,平日里咱们能感觉到的,几乎都是战机,很少能用肉眼看到民航。因为,出于飞行安全和省油等因素考虑,除了个别通用飞机,一般民航飞机大多都会在7000到1.1万米之间的高度内飞行,即,多选择在平流层内飞行。
在平流层,基本摆脱了风、雨、雪、雷电和寒潮对流层常见的天气现象,安全性好,还可以避免鸟类的干扰。民航都这么老高,你自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了。
一般来讲,战机的飞机飞行的自由度比较大,更需要去辨别地面目标,所以,可能飞行得较低,咱们就明显感知到了。
不过,目前,从三代机开始,战机都讲究超音速巡航了。也就是说,它的巡航速度比声音跑得快,战斗速度就更是甭提了。对于超音速战机来说,你根本来不及感觉到它的噪音,人家转瞬间就走远了。
当今的战机一直往高空发展。比如,美国U2侦察机、苏联的米格25战机,可以飞到近2-3万多米的高度,都已经达到人类生命承受的极限。因此,大家印象中的那种酷酷的皮毛一体的飞行员夹克早就被淘汰了,也只能在二战电影中刷刷存在感。现在的大部分飞行员,穿的都是性能类似宇航服的高空荷压服,这种飞行服内部含有电加热系统和单独的供氧装置,以保证飞行员的人身安全性。这样,即使在高空、高速状态下跳伞,飞行员也不会因气压、风力和高寒而丧命。
(现在战机飞行员,不论男女,早都不兴穿皮夹克了)
所以,一般的民航太高,跟不不可能察觉到;战斗机又高又快,咱们也来不及听到看到。除非是有战机搞超低空战术训练,普通人才有机会一饱眼福。不过,奇怪的是,距离70周年国庆没几个月了,学校周边的飞机们目前还比较安静,照说,应该正是卖力气训练的时候。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