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惠安后任越王宫“兵侍”祭礼 神秘面纱待被揭开

惠安后任越王宫“兵侍”祭礼 神秘面纱待被揭开

任氏始祖带来越王信仰

  惠安后任村之所以在明代时会修建越王宫,后任越王宫董事会监事任奎章认为,这同当地的任氏有关。后任村全村人都姓任,而据后任村的《任氏祖谱》介绍,任姓起源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任村任氏灯号为“乐安衍派”,据称,其族发源地是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任氏祖谱》还载称,后任村始祖公名唤任维雅,相传是福州白塔下人。由于历史原因,后任村的任氏与福州任氏失去联系长达数十年。

  近年,后任村村民组织人员专程前往福州马尾区寻根,经多方证实,后任村始祖任维雅生于明嘉靖年间的公元1554年,系从福州马尾区罗星塔下君竹村迁来,根据维字辈考证为君竹村任氏始祖任献文公之十七世孙。“这座越王宫应该就是后任村始祖任维雅迁来惠安辋川定居后修建的。”后任村老人会会长潘金兰说道。

  据史学专家研究,在闽中、闽北地区,很早就出现了越王信仰,这与越王勾践的后裔入闽,并在闽地建立闽越国息息相关。

  前334年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之余部退至福建和浙江南部,部落传至首领无诸(勾践的十三世孙)时,正式被汉朝承认,称王立国,即闽越国。现在的福州市城南,还有越王台遗址;长乐、闽清等地,则有不少的越王山、越王庙、越王墓。既然任维雅来自福州马尾区,那么他为惠安带来越王信仰则顺理成章了。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陈桂炳教授表示,在闽越国建立过程中,越族和原有地土著闽族人发生大融合,从而产生了“闽越族”。与土著闽族相比,越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较先进,所以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越族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中原和吴越文化,当然也包括一些宗教信仰,越王信仰很可能就是在这时被带入闽的。“闽越族也有一部分人通过海路或陆路迁徙至泉州、台湾等地,所以如今在台湾岛上有一些地方流行越王信仰,也修建了越王宫。”

  越王宫董事会副董事长任锡章表示,台湾部分越王宫是从后任村分炉出去的,“后任村有任氏族人移民到了台湾,他们也把后任越王宫的香火带到了台湾”。

期待揭开“兵侍”神秘面纱

  若说这后任越王宫与其他庙宇有何不同,那就不得不说说那些立在主殿祭供桌上的奇特的五彩人偶祭品了。

  在越王宫主殿正中央,有越王勾践与娘娘的塑像。塑像前的祭供桌很长,上面摆着瓜果、鲜花等祭品,除此之外,还有左右各5个的彩色人偶。细观这些人偶,有男有女,分左右站成两排,是用木头制成,身上披着长长的绸衣,顶上还戴着各不相同的头冠。

  木人偶被染成了红、白、黑、紫、黄五种颜色,他们表情各异,摆出一副展袖欲舞的样子。“这人偶祭礼被称为‘兵侍’,是从古代传到现在的,至于为什么要叫‘兵侍’,由于历史久远,又没有任何记载,我们也说不清楚。”任奄水解释道。不过也有后任村民认为,“兵侍”可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祭礼方式。

  翻阅史料,我们发现,在春秋战国时代,贵族阶层就喜欢用被称之为“俑”的“人偶”殉葬。1953年至1954年,在湖南发掘的3座战国楚墓中,发现了大量木俑。

  1973年至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木俑,其中有歌俑、舞俑与乐俑。不过,目前仍无专家对越王宫这种“兵侍”祭礼进行解释,而那些人偶是不是“舞俑”,也尚未可知。我们也期待能有一天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