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读:重走弘一法师闽南三地足记 再现14年之梦影
中岩寺
题词三宝 意修治律学
中岩寺与万石岩寺一墙之隔。传说始建于明代,岁月不可考。
弘一法师来厦讲律,释会泉延住万石岩,计划修葺中岩静室,供弘一法师修治律学,因厦门岛沦陷而未果。三宝塔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和“三宝塔”皆为弘一法师题词。
梅园
抵制日货 挥毫勿忘国
梅园原址位于漳州市区新行街施家大院后,与凤霞祖宫背向。新中国成立后,凤霞祖宫、梅园尊元经楼部分被改为霞浦小学,后因地产开发已遭拆除殆尽,如今大致位于新行街凤霞祖宫新址附近。
辛亥革命漳州领袖施荫棠晚年信仰佛教,创办了浦头祈保亭、尊元经楼念佛会等。1937年,施荫棠得知弘一法师与妻弟严笑棠交情不错,便托他邀请弘一法师来漳州讲经。
1937年十月初二,弘一法师在严笑棠陪同下来到漳州。当时日机常滥炸漳州,一路见到许多日本浪人,商家也多售日本货。得知严笑棠之兄严哲茹先生时任漳州商会会长,弘一法师爱国之心油然而起:“日货泛滥、浪人横行,日本浪人用口琴吹着日本国歌,视国人如无物,漳州应发动民众起来维持国货,抑制日货。”
弘一、施荫棠、严笑棠三人一拍即合。当即请来严哲茹,大家在梅园决议组织抑制日货、维持国货的社团。会后,弘一法师在梅园挥毫“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赠予施荫棠。当晚8点多,弘一法师应施荫棠之请篆刻“漳州国货维持会代销场图章”。
这是弘一法师第一次来到漳州,第四天即回厦门。后来再次到漳州,梅园还是弘一法师的常住地,并在梅园与施荫棠和为他治病的名医吕玉书,留下珍贵的三人合照。
瑞竹岩
苦修著书 题匾亲撰联
瑞竹岩位于漳州城东,距离漳州市区约10公里,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
1938年四月初八,厦门沦陷前四天,弘一法师和净慧法师(负责照顾弘一生活)在严笑棠、马乾骅二居士陪同下,渡海到嵩屿,转乘漳嵩汽车到达漳州。这是他第二次到漳州,直到农历十月廿七才离漳去安海弘法。
抵漳当晚,由严笑棠安排在漳州九龙饭店,笠日移住漳州南山寺,方知南山寺方丈广心和尚(法师的佛学院学生)和寺监院传证法师有事去了泉州,弘一法师在南山寺小居数日,由南山寺执事僧护送改住城东瑞竹岩。
弘一在瑞竹岩石洞里掩关修行著书,并为瑞竹岩大殿书匾“妙相庄严”,并以“瑞竹”两字藏头写了对联:“瑞霭黄花皆佛性”,“竹林皓月尽禅心”,还写下了《瑞竹岩记》一文。
瑞竹岩后来年久失修,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龙山寺广洽、广净法师二次募资及信士捐资,重建大雄宝殿、斋堂、卧佛阁,并赠送泰国铜佛一尊。
南山寺
日机滥轰 讲坛静劝思
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始建于开元年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持为广心法师。1934年,广心法师和两名法师参加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养正院”的进修,聆听大师“佛学教理、戒行修持”。
去泉办事返漳的南山寺广心和尚得知弘一法师来漳,上瑞竹岩恭请老师到南山寺,开讲四天《金刚经》。南山寺“喝云堂”派下的僧尼和漳州在家念佛居士共计一百余人听经。
四日讲经期间,从厦门起飞的日机天天来漳轰炸,“国难之时,念佛之人勿怕!静心、念佛、救国”,法师在讲坛上对听经的僧尼和众念佛居士讲。
七宝寺
谐音不雅 祈保改七宝
七宝寺位于漳州市区新行街施家大宅北侧的文化街,是漳州唯一供奉“男相有须髯”观音的寺庙。该寺原名“祈保亭观音庙”,始建于明代,改名“七宝”,与弘一法师有关。
1938年6月7日,应浦头诸寺庙“尊元经楼念佛会”邀请,弘一法师卓锡在祈保亭观音庙后楼边房。听闻浦头民众常读“祈保亭”为“猪母亭”(闽南语发音),便取“祈保”谐音,将寺名改为“七宝”。
“既纠正误读,又顺佛家有七宝之意”,施正峰称,当时念佛会立刻派人制成木匾,从此改叫“七宝寺”。
以七宝寺、取名、大师为关键词索引,还有一段关于漳州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的故事。徐竹初的外祖父是民间郎中,常为弘一法师治病。见襁褓中的徐竹初虎头虎脑还未取名,应其父徐年松之请,弘一法师边琢磨边说:“孩子定会茁壮成长,如破土而出的竹笋,为竹之初,就叫他为竹初吧!”
七宝寺原址因近年房地产开发被拆迁,后信众募资在原址东侧百米外的浦头港道边上重修。
竹围内
佛门动员 边讲边教唱
竹围内位于漳州市区丹霞路与新浦路岔口一带,如今为竹围新村,与新行街施家大宅相隔不过数百米。
1938年七月初十,弘一法师受邀两天后在梅园尊元楼讲经。
当天,得知施家大宅后的竹围内有石榴花树,便让严笑棠带路。竹围内的小竹屋“长生堂”,面视庐前的圆形荷塘,水稻田一望无际,弘一啧啧称赞为圣地,嘱咐净慧法师带去笔、墨、纸、砚,谱写了《佛门动员》。
1938年9月6日~9月12日,弘一法师为漳州尊元经楼念佛会开讲《阿弥陀佛》,这七天正值暑天,每天下午讲经中停半小时,挑出数十名较年轻、有音乐基础的信徒,集中坐在前头,法师教唱《佛门动员》歌曲。施正峰称,这首由法师作词编曲的《佛门动员》在抗日战争期间,很快在漳州部分中小学生和民间传唱,也很快从闽南流行到全国。
1951年,弘一圆寂八周年,信众集资在竹围内修建“长生堂佛祖庙”纪念弘一。上世纪90年代,城市开发,农田、水塘被填平,长生堂佛祖庙被拆除重建,即现在的长生禅寺。
石室岩
洞内隐修 编安海法音录
石室岩位于漳州城东的云洞岩后山,明万历年间南山寺高僧樵云国师在此劈道场讲经,在山上有一块巨石下有石洞,称闲云石室。
关于弘一在漳州城东石室岩静修,很多人都不清楚。经过施正峰多方考证,这段往事才逐渐浮出水面。这段时间,也是弘一法师第三次来到漳州。
当时,弘一法师离开漳州到了泉州安海弘法,其间身体欠安。1939年12月1日,在闻讯赶来的严笑棠的陪同下,弘一法师秘密返回漳州,对外均称仍在安海弘法。其间,弘一除了诵经打坐,还整理编写了《安海法音录》。
在石室岩住了一个月余,1939年1月1日,弘一法师返回泉州。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到漳州。
弘一法师孙女李莉娟
对话
不曾谋面的祖父
点滴透进我生命
1880年,李叔同生于天津商贾之家。
白山黑水历尽艰辛,落在人生路上的几行淡墨,字字如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开拓者……
在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长红的帮助下,海都记者联系上了弘一大师的嫡孙女李莉娟。
“祖父,我从未见过,我出生于1957年,他已过世十余年。”李莉娟的祖父,是家人口中的李叔同、别人笔下的弘一法师,“父亲曾说,祖父出家前,与家里账房先生徐耀亭关系甚好。他们之间文化、书法、篆刻都很谈得来。祖父在日本留学时,刚刚接触西洋水彩画时,便自己设计画了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画作寄给账房先生;回上海后,只要是有需要别人代为购买的笔墨纸等,都会托账房先生寄来。两人之间信件频频,而账房先生也很用心,每一次的信件和画作都妥善保存,过世之前,全部交给他的孙子。”李莉娟十分钦佩地说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账房先生的孙子过得十分穷苦,依旧不卖这些手稿,全部捐给了天津艺术博物馆。
留洋归来的李叔同,在家宅里建了个“洋书房”,“当时家家户户是纸糊的窗,祖父在家里弄了一间带玻璃窗的,玻璃在当时很少见。这房间他专门用来接待客人。父亲曾说,那里摆有钢琴,钢琴上是裸体女人的画。”李莉娟说,祖父将开放的思想带回天津,但只布置在这间洋书房中,这毫无意外地让家中老人家接受不了。
之后,祖父到杭州教书,并时常往家里寄钱,但对家中经济很少过问。“在出家前,他想在杭州办一个美术专修学校,有个朋友愿意低价出让土地,祖父写信往家中要钱,却不知道当时家里的钱庄已经倒闭,没有钱让他办学。”李莉娟觉得,这是祖父出家前未了的心愿。
“祖父出家时,父亲才十几岁。祖父家有三兄弟,大哥已经过世,他就给二哥写了封信,说自己已出家。里面还夹着一封转给妻儿的信,说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从事教育工作。祖母很失落也很悲伤,为了打发寂寞,不再去想丈夫出家的事,开始绣花,并在家里收了几名女学生,很少再提祖父的事。”
1986年,李莉娟皈依佛教,现在天津市佛教协会工作,一直在佐证和收集祖父的点滴,撰写多篇关于祖父的文章,曾多次应邀到泉州,“祖父的骨灰,被分在泉州、杭州两处安放。每次到泉州,我都必到清源山的弘一法师舍利塔祭拜。泉州对弘一大师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陈珍珍、陈祥耀老人家,高龄还坚持研究收集并出版了《弘一大师纪念文集》,我很感动。”(海都记者 刘燕婷 苏禹成 兰京 吴月芳 徐锡思 胡婧 摄影 田 米 谢向明 王金淼 许茵茵 杨清竹 编辑 韩 婧 沈桂花 视觉 叶炎平 龚长旺)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