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消费"是一个社会病--观点--人民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104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为什么青年喜欢“面子消费”?调查中,72.2%的人认为是“社会盲目崇富、炫富”;59.2%的人认为是“拜金主义影响”,58.4%的人认为“我国文化传统就是‘好面子’”。(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不是为了实际需要,更多是出于炫耀和满足“面子”的目的而消费,在奢侈品上尤为典型。这些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迅速膨胀,然而发人深思的又是,与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相此,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奢侈品消费群体年龄比全球平均年龄低了15岁。“苦求”说明,“面子消费”依托于无根的“伪富人经济”。
“差钱”的年轻人热衷买奢侈品,其实是自欺欺人。为了买新款手袋,甘愿攒下三个月的薪水,而在回家没人看到时煮泡面吃。这样的紧张与吃力,很难让人相信,名牌服装包裹下的心灵,真的能有自信。“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欲望很多……”郑智化的歌,唱出的就是热衷“面子消费”的年轻人的欲望与焦虑。
被“面子”绑架,为虚荣而消费,戴着脚镣跳舞,试图用这种另类消费方式彰显身价,不仅仅是透支了金钱,更使价值取向发生扭曲。年轻人打肿了脸充胖子,固然反映了其消费观的错位乃至价值观的迷茫,但也客观上凸现出今天社会上价值导向出现了偏差。德才兼备,历来被视为成功的标志,然而今天,财富才是成功──人家不知道你存款多少,但会看你是否一身名牌,是否珠光宝气,在这样的“面试”指挥棒下,许多年轻人遂被绑在了“伪富人经济”的战车上。
“面子消费”大行其道,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社会现象,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观测和评估社会现状的座标。而仅仅止于观测和评估又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期待年轻人不比消费比学业、不羡富贵慕学问,多一点壮怀激烈,少一点低级趣味;多一点高洁,少一点庸俗;多一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一点胸无大志,耽于安乐,还须社会旗帜鲜明地构建“以德才兼优论英雄”的价值评判标准,并在实际利益上得以充分体现。有了这个标准的牵引,则能让人悟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优越感和“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