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泉州历史人物传黄守恭、秦系、姜公辅

泉州历史人物传黄守恭、秦系、姜公辅

黄守恭(629~712年)

  黄守恭,字国材,号一翁,唐贞观三年(629年)生。远祖黄元方,光州固始人,任东晋晋安郡(治所今福州)郡守,后隐居侯官黄巷。隋末,裔孙黄崖,自侯官迁南安,卜居县治丰州东南郊(今属鲤城区),生守恭、守美。

  黄守恭少习诗书,博通经史,蜚声士林,时称“郡儒”。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七里,种桑养蚕纺绸,富甲一方。为人倜傥尚义,乐善好施,救困扶危,人称“长者”。

  垂拱二年(686年),黄守恭因感桑莲肇瑞,遂舍宅建寺。有司延匡护大师主持。建殿时,尝有紫云盖地,故称紫云大殿。寺建成后,初名莲花道场,几经更变,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称开元寺。

  黄守恭生有五子。舍宅建寺后,教子志在四方,各谋创业兴家。五子奉父命徙居“五安”:长子黄经居县北芦溪(今属南安县),次子黄纪居县东黄田(今属惠安县),三子黄纲居县西葛磐(今属安溪县),四子黄纶居县南坑柄(今属同安县),五子黄纬居漳浦南诏(今属诏安县)。迄今海内外紫云黄氏族数百万,追根溯源,共尊黄守恭为“江夏紫云黄氏始祖”。

  太极元年(712年),黄守恭逝世,葬泉州西郊。

秦系(约724~?年)

  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溪畔人。约生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

  天宝末年,秦系携带妻儿到剡溪避乱。大历五年(770年),仆射薛兼训奏请朝廷授予秦系“右卫率府仓曹参军”(皇室禁卫官)。他“意所不欲,以疾辞免”。后因“家事获谤”,与妻子离异,离开剡溪,回到若耶溪旧居。

  建中元年(780年),秦系乘舟南下,隐居南安丰州九日山。他在西峰巨岩大松(俗传东晋时所植)下结庐筑室,偃卧栖息。

  秦系在九日山,过着“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的生活。读注老子《道德经》,经常在石崖水畔垂钓,自号“东海钓客”。

  建中初(781~782年),泉州刺史薛播常上山拜会秦系,逢年过节馈送牲礼酒食,但秦系从不到城里,尝作诗《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赠酒》:“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客,那得王弘送酒来?”贞元四年(788年)秦系已经年过六旬,御史大夫张建封深知秦系不肯出来当官,奏请德宗,就地封他一个挂名的“校书郎”。

  秦系隐居九日山12年后(792年),姜公辅被贬为泉州别驾,也上九日山。两人结邻而居,饮酒赋诗,评史论文,十分投契,一起生活13年。席相为泉州刺史(791~794年),常和欧阳詹等名士上九日山,陪秦系和姜公辅游览,并在生活上加以照顾。

  元和元年(806年),在姜公辅去世的第二年,秦系离开九日山,归吴越,渡秣陵(今南京),过丹阳,云游四方,年80余卒。泉州人在九日山建亭纪念,称“秦君亭”;他隐居的西峰号“高士峰”。

姜公辅(?~805年)

  姜公辅,唐爱州日南(今越南河内以南)人。大历年间(766~779年)登进士第,初任校书郎。

  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拥兵自重,割据分裂。建中年间,公辅知朱泚必将叛变,劝德宗把朱泚杀掉;为防止泾原众将作乱,劝德宗把这些兵马带在身边,免被逆臣叛将收买。德宗都不听,后果如所料。长安被叛军占领前夕,德宗想要逃往凤翔,公辅认为凤翔驻军将领张镒不可靠,德宗便逃亡奉天。公辅提出要加强警卫,以防不测。德宗认为公辅见识高远,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兴元元年(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德宗逃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唐安公主在途中病亡,德宗诏令厚葬,公辅认为宜从俭以助军旅。德宗大怒,指责公辅“卖直售名”,把他降为太子左庶子,不久贬为泉州别驾(刺史佐吏)。

  贞元八年(792年),公辅来到泉州。时席相任泉州刺史,对公辅礼待有加。公辅慕名上九日山拜访秦系,两人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公辅在九日山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论文饮酒,怡然自得。公辅曾与刺史席相同游东湖、九日山,勉励泉州士子力学登仕。

  公辅隐居山林13年,永贞元年(805年)卒,秦系为他料理后事,安葬在东峰南麓。清乾隆时,其裔孙宏泰曾请官维修,墓后有宋淳熙间重修碑记石刻一方。墓穴尚存。

  九日山东峰俗称麒麟山,因公辅居此,故呼“姜相峰”。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翰林学士、南安人苏绅题刻“姜相峰”三字于山巅石崖。历代名人多有题咏。东湖有二公亭,即为纪念席相、公辅而建。欧阳詹写有《二公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