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宁德方言知多少?妙趣多底蕴深但保护难

宁德方言知多少?妙趣多底蕴深但保护难

  “求以下食品宁德话谐音……黄瓜鱼,章鱼,肉丸……”3月5日,网友“七色水果”在百度贴吧宁德吧上发了一条关于方言的贴子,引起网友们的兴趣,网友们纷纷跟贴回复,一场关于“食物方言”的“讨论会”霎时拉开序幕……

宁德方言知多少

  宁德方言妙趣多

  “吴郭(黄瓜鱼),佐瑜(章鱼),女吴(肉丸),蒲咯(葡萄),嗨虐(红薯),啊咖(鸭爪),推玲嫩(土丁冻)。”资深吧友“小荆子R95”跟贴写下了这些食物的宁德话谐音。

  许多吧友也按照自己的想法留言回复,千奇百怪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吧友“残夜痕”直感叹“黄瓜鱼竟然是‘吴郭’,哈哈。”

  这也许仅是网络上一次很平常的发贴,却能看出如今年轻人对重现方言的一种呼吁。

  宁德话,属于福州方言,或称之“闽东方言”,具有上古、中古的语调,有入声的保留,它还有地处吴、楚的吴楚方言存在,同时它又具有沿海山区的差异特点。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家庭都开始习惯说普通话,加之学校以及社会均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年轻一辈的方言水平就大不如以前。

  “现在年轻人方言说得好的已经比较少了,像我外孙,只会听,不太会说。”市民王奶奶告诉记者,老一辈的人往往只会说宁德方言,不会说普通话,而现在年轻人很多却只会说普通话,虽然他们一直想培养自己的后辈说方言,可效果不是很理想。

  宁德方言底蕴深

  “好难好难”

  “土拎嫩(土丁冻)其他的都会讲,就是不好写。”

  ……

  这一贴子,让许多网友抓耳挠腮,一方面是有些人不知道怎么说,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发音难以音译成普通话。网友“Qinsakii”还专门录下一段语音,专门为网友们“普及”了一番这些食物的准确发音,这也让这次讨论增色不少。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就宁德而言,宁德话声母少,为十五个,其中还包括了直接以韵母为头的零声母,然而韵母却有七十八个之多。并且,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有阴入、阳入、阴去、阳去之分。因此,用现代拼音法或普通话读音的汉字来注释宁德发音,有许多字音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的。

  而且宁德话的一些说法也具有“本土味道”,与普通话大为不同,如“母鸡”在宁德话中就要说成“鸡母”,“客人”则要说成“人客”,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验。

  据专家说,以蕉城音为代表的宁德话,五十年代时,还保留着完整的中古阳声韵、入声韵三套韵尾。这在闽东方言所属的各县城关话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保护好方言,对于保护宁德文化具有无可厚非的作用。

  宁德方言保护难

  “中国方言南腔北调,但是现在推广普通话,小孩子一出生,父母教的都是普通话,把方言给淡化了。乡音既乡情,方言代表地方文化,也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还是有必要再把它学起来!”网友“xiaoni”一段话甚是发人深省,她坦言自己来宁德8年了,还是没有学会宁德话。一定要入乡随俗,好好学习一番。

  方言的保护可谓难上加难,单就宁德话而言,9个县(市、区)的方言发音都不尽相同,甚至于每个乡镇、每个村的发音都略有差异。发音也无法规范,就难以系统地加以收集保护,这就需要与老一辈交流,才能准确把握到当地的发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始,我省全面开展福建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并由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组成的13个高校调查团队,将分闽南、闽东、闽中、闽北、闽西、莆仙等6个片区,对全省70个县(市、区)的79个点进行调查和采集。

  去年9月10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福建库)宁德市柘荣县调查点发音人遴选工作正式开始,此次活动将选出7名发音人,他们说的柘荣话将以语音形式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并永久保存。

  除了柘荣县,宁德还设有10个调查点,其中,蕉城、福安、周宁、寿宁、屏南和古田各占一个点,福鼎和霞浦则分别设2个点,计划用三到五年完成语言调查和数据采集。(郑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