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博士吴利平西游炼化记:扎根戈壁的石油炼化人(图)
在车间爬上爬下,深入气温接近40摄氏度装置内部,一遍遍调节阀门,一次次取样送检,合成橡胶和塑料,这就是吴利平9年来的工作日常。
但是,在中石油科技交流中心见到这位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技术处副处长,印象中的王进喜般彪悍壮实的石油工人形象完全被颠覆,她一袭合体正装,身材娇小,皮肤白皙,眼睛明亮又温暖。
美女博士吴利平
因为爱情
轮胎,塑料,管材,沥青,鞋底…… 这些都是以石油为原料制造的化工产品。吴利平就像炼丹师一样,实现这样神奇的转变。在她的手中,已开发出18个橡胶和塑料的品种。
2005年,吴利平获得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之后的两年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系作博士后。2007年,她放弃上海的繁华,跟随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朱军来到戈壁滩中的独山子,开启了这段石油炼化人的旅程。
吴利平参与的独山子大石化项目是一项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浩大工程。先后有16万人参与建设,仅钢结构用量就有46万吨,可以建起4座鸟巢;装置中各类管线总长度3600公里,可以从独山子一路铺到北京。
建厂初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2010年,为了生产满足欧盟REACH法规要求的环保橡胶,当时刚刚怀孕的吴利平坚持守在车间。尽管“难受的时候想吐”,她依然爬上装置取样,到化验室分析,从100多项参数中反复查找异常,往返于化验室和车间。
项目还在建设中,吴利平的办公室还只是活动板房,接受40多摄氏度高温的炙烤。由于不适应干燥的环境,她经常流鼻血。“流一段时间就不流了,适应了,这没什么,挺正常。” 柔声细语的吴利平适应能力很强,“到哪都可以,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比如饮食习惯,以前不吃辣,现在都可以吃了”。
吴利平说,生产不稳,从石化公司到乙烯厂,上上下下的领导干部、操作工人都奔忙在现场,没一个人离开,自己哪好意思离开。
最终,这种环保型溶聚丁苯橡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满足了轮胎出口欧盟REACH法规的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迫使国外生产商降价,为整个下游产业压低了成本。
江南美女扎根戈壁
从吴利平的家乡苏州到独山子有大约4000公里,在这中间画一条线,几乎正好将中国版图一分为二。
2009年,吴利平博士后出站时有多种选择,同宿舍的同学有留校的,有出国的,有去北京国企工作的,有当全职主妇的。除了男朋友的因素,多次到过新疆的吴利平也为壮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环境特别好”。更重要的是,“这里需要我这样的人”。
2012年5月,炼化厂试产一种新产品。按照外方提供配方生产,产品质量一直不合格。吴利平提到一种解决方法,但外方专家不同意。折腾到凌晨两点多,吴利平让外方先回住处休息,然后果断更改指令,1个小时后产品出现好转。3个小时后,经化验分析,质量终于合格。后来,外方专家对吴利平说,“你很聪明”。
还有一次,产品质量检验虽然合格,但化验结果一个参数偏高。技术人员反复查找,也没查出问题。去函请教外方厂家,他们答复不用处理。吴利平长期跟踪,在纵横交错的26公里长的管网、5000多个工艺阀门中,最终揪出一个问题阀门,参数从此稳定正常。
类似的生产问题,她已解决100多个,技术经验转化成100多条操作标准。
在道改用SBS系列产品(沥青)开发过程中,吴利平通过研究调节工艺配方,使其质量改进效果明显,通过对HIPS装置专利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理解,研究用自产的低顺胶替代进口高顺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技术员、副主任工程师到主任工程师,从“感动独山子十大人物”、克拉玛依“十大靓丽女性”“十大杰出青年”,到“新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利平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
“内功”如何修炼成
“调几下就好了。”吴利平说起解决生产问题总是轻描淡写。
这样的从容源于吴利平学生时代形成的高效率,以及做学术研究时练就的问题导向思维。
吴利平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后期间几乎泡在实验室中。周一到周五,中午都不回去休息。
“研究生做了好几年的高分子液晶,和现在的工作不搭边,但并没有白费,都是在锤炼这个套路,特别是遇到失败时应该怎么做,那时候也是不停地调,一遍遍尝试不同的实验试剂和参数。”吴利平说。
现在,吴利平已是乙烯厂技术处副处长,可谓独山子核心技术人员,但当了“领导”的她依然每天在车间。
吴利平的很多同事选择跳槽,但吴利平并没有考虑过。工作令吴利平感到学以致用,合成出新的产品则令她颇有成就感,生活也令人满意。
6岁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独山子的幼儿园跟随企业的作息时间,“下了班就去接孩子。”对吴利平来说,家庭和工作基本能够得到平衡。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独山子到苏州也越来越方便。“回趟家一天就够了。”吴利平的“西游”也成为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