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乡愁”且看官陂乡贤们的“别样”春节
编者按:千年城址,文脉绵延,诏安县官陂镇有着六七百年的文明积淀,留下了多元丰富、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厚植了爱国爱乡、厚德奉献、自信包容、敢拼敢为的人文风气,深深影响了官陂的历史走向和发展。
闽南网2月20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通讯员 徐翠松 张柳娟 文/图)“半径那边的大坪硬化也是他捐的钱。”
“他真的是为家乡做了很多事,逢年过节的,看到家庭比较困难的老人家也会给他们包红包。”
……
这是,2023年春节前夕,新径村乡贤张特忠捐赠7万多慰问金给村里145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现场听到的心声和感慨。
一个个红包送去的不仅是新春的祝福和挂念,更是乡贤时刻心怀桑梓、回报家乡的感念。据悉,张特忠一直对家乡的各项事业颇为关注,在捐资助教、家乡建设、扶贫济困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为官陂中学文化广场建设捐赠100万左右,每年为高三毕业班教师发放奖助资金。不足为奇,在新径小学的基础设施、石雕文化园、儿童乐园等项目上,先后捐赠70多万元。
“这些是尽我绵薄之力,未来将继续关注与支持官陂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张特忠称。
无独有偶,2023年光坪村将成立了张廖文化园筹备工作小组,大年初三大方田自然村召开座谈会,欣闻成立张廖文化园,当场捐款18万元,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基础道路(机耕路)建设。
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官陂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乡贤助力乡村发展,例如张振福、张爱国等领导;张特忠、谢平展等优秀企业家他们对家乡发展倾注了大量关心和支持……一批批乡贤或返乡创业,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源,或返乡参与基层治理,情系家乡服务为民;一抹抹乡愁正助力“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从春天出发,动如脱兔般勇毅前行。
2023年春节,官陂镇凤狮、光坪、彩霞、新径、陂龙、大边、官北村等行政村相继召开外出乡贤座谈会;
一场场座谈会,一句句肺腑之言,汇聚着关心官陂发展的热情和智慧;一条条诤言良策,被纳入决策视野,落地有声。
乡因贤名,贤助乡盛。
“我家的可以让出来,为家乡建设出力”“我家茅厕也贡献出来”……在大年初二晚上,光坪村田美楼自然村召开外出乡贤座谈会上,大家踊跃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
花开有果。春节复工第二天,在隆隆的轰鸣声中,挖掘机扬起悬臂,田美楼周边的泥草房、茅厕等应声倒下……座谈会上的“汇聚民声”落地有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固有的、天然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他们具有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可以引导大家向上向善、自我教育,做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不忘乡情、不忘祖籍、共享资讯、共谋发展、向外图强、向内回报。”作为凤狮村村民代表张瑞熙在大年初一座谈会上用了24个字表达助力家乡建设阐述。“人的一生,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同是参加凤狮村座谈会的张佳昱称。
乡贤文化有着敦厚民心、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凝聚人心、激励社会向上的作用,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也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
饮水思源 “反哺”且听这本“账”。
在张美规、张炳梭等老同志倡导及官陂乡贤们的努力下,2015年官陂助教兴学促进会成立。从成立之初到如今,促进会共筹措资金近千万元,总计发放奖助奖教金约400万元,惠及近4000人次(师生),大力促进了官陂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近年来,官陂镇兴学重教蔚然成风。2020年光坪村成立教育基金会,共捐款50余万元;2023年彩霞村成立助教奖学促进会,共捐款32万多元;马坑村利用乡贤捐款用于对马坑小学改建工程征地赔青剩余款15余万用于教育基金。新径、大边、凤狮村等以不同形式相继筹备中……
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运动场平坦宽敞……无论官陂的城镇还是乡村,各中小学校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大学生,他们正为饮水思源之路奋斗着、传承着……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崇文重教等特点。其实,乡贤文化在诏安也由来已久。
从《明史》《八闽通志》《诏安县志》等历史文献可以看到二都官陂的生活艰苦的同时又能领略英才辈出的时代。如官北村厚德洪福之母仪—叶氏太,43岁兴建“毓芝轩书馆”,60岁时建“大夫第祖祠”等,同时,聘请高师在“书馆、学堂”习文练武,大兴教育之风,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在乾隆1738年,叶氏太不惜千石大米煮“舍世粥”赈济灾民,行救苦救难之善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官陂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以新气象新作为奋力开新局、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