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良资料经历 年过花甲“转行”做科普
将满80岁的张德良身体还很硬朗,为了给湛江一所初中的学生做科普,他前天傍晚刚从北京飞到湛江,原以为可以少穿些衣服,但刺骨的寒风还是让他穿上了厚外套。至今,像这样的科普,他已经做了700多场。张德良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他的老师正是鼎鼎大名的钱学森。“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是科学家的楷模。”60年前,他远赴西北大漠,参加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工作。说起钱学森、郭永怀、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张德良依然心潮澎湃。在湛江,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德良出生于江苏无锡,他告诉记者,1955年,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回到国内后,周总理安排他们先到全国各地走访了解国内情况,走访中,钱学森被当时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潮和热情所感动,立刻要求参加工作,1956年他向党中央建议,要建立一所学校,培养我国的高科技人才。
自掏腰包为学生买计算尺
1958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成立(学校1970年迁至合肥),由郭沫若担任校长,钱学森担任学校力学系主任。就在这一年,张德良成为全国学生中的佼佼者,进入中科大力学系学习。
张德良说,钱学森不仅给学生上课,还定期给学生作报告,每次都座无虚席,甚至清华、北大等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都会慕名而来听课。“每次星期三上课的时候,钱学森都非常的努力,从上午8时一直上到中午12时,没有一次缺席。”张德良说,到了学校之后,他就师从钱学森和郭永怀,学习和研究空气动力学、火箭技术和爆炸力学。
所有力学系的学生就遇到了学习工具上的困难——没有计算尺。“当时没有计算机,要做计算,就必须要有计算尺,可是计算尺一把要54元,我们这些穷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只有12元,买计算尺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学生们的情况很快就传到了钱学森的耳朵里,他二话没说,就拿出了11500元,为力学系所有学生都买了计算尺。
张德良后来才知道,这11500元是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所获得的全部稿费和奖金,“这本书是钱学森1954年时撰写的,至今都是工程控制领域的权威著作,钱学森因此被称为工程控制之父。
1956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因此获得这笔奖金。钱学森有句名言‘我姓钱但不爱钱’,他对学生很大方,自己一个公文包用了50多年没换过。”在他看来,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是科学家的楷模。
张德良说,为了让力学系的学生好好学习,钱学森还亲自为他们撰写教材和书稿,并指导学生怎样研制火箭,“当时我们成立了一个火箭小组,这个小组就是专门做一些小模型火箭发射实验的。”
所有学生延迟毕业半年
钱学森治学的严格同样让张德良记忆深刻。他给学生们提出了“三严”的要求:严谨、严格、严厉。有一次小测验,一个学生粗心把第一宇宙速度写成了7.9m/s,钱学森第二天来上课,进入教室就厉声责问:“是哪一位同学说的,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9米啊?”
张德良说:“那个写错的同学吓得不敢吭声,钱学森就接着说,‘每秒7.9米,好家伙,自行车都比你快,你还想上天去啊’。接着钱学森又教导同学说,‘你们毕业以后都要去做大事业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马虎,你们一个小数点、一个单位的错误,很可能会造成死人的’。”
期末考试,钱学森就给力学系的学生出了两道题,并表示:“这是开卷考试,你们可以把书都带到课堂里来,就是不能讨论。”
张德良至今还记得,“第一题总分30分,是一个概念题,一般能拿到20分左右,但要拿到25分就很难了;第二题的题目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在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并求出解。”
“其实这两道题,在任何一本书上都找不到答案,大家从早上8时考到12时,没有一个人敢交卷,钱学森说没事没事,大家先吃饭去,吃完饭回来再考,于是我们中午1时吃完饭再考,一直考到下午6时,最后钱学森只能让大家交卷了。”
张德良说,这份卷子一交上去,钱学森的助教一批,80%的人都不及格,考得一塌糊涂,他们这批学生都是全国优秀学生中挑选出来的,这样的分数几乎每个人都垂头丧气,钱学森为了不打击我们的积极性,把每个人的成绩开方再乘以10,算是我们的最终成绩,“就是如果你考了36分,开方就是6,乘以10就是60分,这样你就算及格了。他这样算分之后,我们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才算通过了考试。”
张德良说,考试结果让钱学森很不满意。最后他要求这一届的力学系学生都要延迟半年才能毕业,“他说,你们这些学生基础太差了,必须要多学半年,这半年时间,我们做了3000多道挺难的数学题,还学完了一本《工程中的数学方法》,我们没日没夜地学,简直苦不堪言。但现在我们回头看,我们后面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和钱学森的‘严格’‘严谨’‘严厉’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