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非遗传承人辞世 刻刀结缘六十载匆匆离世
闽南网3月21日讯 他工作室专用的桌子还摆放着每日使用的雕刻工具,抽屉里的刘备造型,唤作“秋文”的木偶头只露出人像雏形,好像这间工作室的主人只是刚巧离开一会儿,木偶头还伴有余温,一会儿就能回来继续工作。
黄义罗与木偶相伴一生,病发前一刻,他仍在雕刻木偶头
昨天上午,位于泉州市区棋盘园的家中,甚至还有许多亲友不知道老黄离去。黄义罗静静地躺在家中,旁边陪伴他的,是工作室里悬挂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他颁发的荣誉证书,为他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的成绩,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大概是给予的各种荣誉和拿过的奖项太多了,黄义罗家属哪一样都没有专门提起。只在家中的玻璃展示柜中能见到一些奖杯,比如2014年拿下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
持之以恒 小木头上练功夫
黄义罗与木偶结缘于小时候南安乡下的庙会,他经常看到各种戏剧表演,木偶戏就是其中一种。14岁那年,他参加了泉州工艺美术社招工,就此开始,跟着泉州著名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之子江朝铉学习木偶头雕刻技艺,成为“木偶之父”江加走的第三代传人之一。到今年正好是黄义罗和木偶雕刻艺术结缘60年。
黄义罗曾回忆,在江朝铉木偶头雕刻组学艺,总会安排半天时间向李硕卿、黄若飞等泉州名家学习彩绘基础知识,另外半天则跟着江朝铉师傅学习木偶头雕刻技艺。
当时江朝铉的弟子有许多位,黄义罗紧紧追随师傅。在黄义罗口中,江朝铉被称为“铉师”。黄义罗和师傅时常窝在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里,既在里面学习也在里面休息。当别的弟子开始溜号时,黄义罗仍在坚持练习。在一篇文章中,黄义罗提到“一小块木头上,经常密密麻麻地布满眼睛、嘴巴、耳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87年,黄义罗持续在江朝铉门下学习。
1960年,泉州木偶剧团曾到罗马尼亚参加“第三届国际木偶联欢节”,师徒俩就带着铺盖,直接住进了泉州木偶剧团。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后,为剧中的人物设计符合剧中性格特征的脸谱。经过三个多月的创作,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水漫金山》在罗马尼亚引起轰动,就此拉开泉州木偶剧团出国交流演出的序幕。
求新求变 小木偶头远销台湾
泉州木偶头造型始终在创新,在黄义罗这里也不例外。小女儿黄雪玲说,父亲现在制作的木偶,在面部造型、脸谱颜色上都求新求变。在工作室展示的黄义罗作品中,有“鸟面雷”、“双角三头怪”、“四海龙王”等造型,无不精致细腻。
小女儿黄雪玲介绍,父亲的木偶头被福建省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等收藏、展出。泉州传统木偶头远销台湾。“少量用来演出,大部分是藏家收藏。”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第三代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江碧峰告诉记者,泉州老师傅制作的木偶头因为手工细致无法量产,因而备受藏家推崇。
记者从泉州市文广新局获悉,木偶头雕刻者在泉州市区、南安、惠安、台商投资区等地均有分布,雕刻水平有所不同。如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义罗去世,就只剩下省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了。
黄义罗的大女儿黄紫燕已经被评为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还准备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小女儿黄雪玲也一直在向市级非遗传承人的队伍靠拢。而她们的母亲高白红,在木偶梳头等“看不见”的工序上也很是拿手。让黄义罗念念不忘的木偶头雕刻艺术,还将会在他们家中延续下去。(海都记者 吴月芳 黄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