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50亿研发云轨 云轨是什么?云轨前世今生与不同
2017年4月17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行的比亚迪品牌盛典表示,比亚迪正在集中力量推广电动车,并投资50亿元研发云轨,力图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
什么是云轨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轨的原理,云轨其实属于跨座式单轨列车的一种,像重庆的轻轨系统也和云轨是一个类型,之前也说过,这种交通模式已经在几十年前就有了,是一套运行多年的成熟方案,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行走机构并没有采用轨道交通中最常见的 “钢轨钢轮”,而是胶轮和混凝土。轨道就是一根竖置的混凝土梁,而列车就整个 “骑” 在这根混凝土梁之上,并且通过混凝土梁顶部和侧面的数个胶轮进行接触。从而依靠混凝土梁获得必须的支撑力和方向导向。如果大家还不清楚看一下这种跨坐式胶轮轻轨的原理图,很简单
而比亚迪的云轨的优势在哪?我们来看看云轨的部分参数
建设工期:1-2 年(地铁的三分之一);
建设成本:约地铁的五分之一;(1亿每公里)
运载能力:0.8-4.0 万人 / 小时单向;
拆迁量:少;
最小转弯半径:45 米;
除此之外,云轨还具有占地面积小;噪声低,乘坐舒适;景观性好等特点。当然,这列车还有一个非常强的 “比亚迪特色”。车上搭载着比亚迪出品的电池系统,能够在外部供电系统停止之后,继续供电直到列车到达下一站。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更加不明白,云轨为何这么多年都没有普及呢?因为云轨有个致命的缺点。
云轨的硬伤
在云轨的部分参数里,其运载能力是0.8-4.0万人/小时单向,这个运载能力可能大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既然被宣传为治堵神器,那么必须能显著缓解城市里的交通压力,我来举个例子。以北京为例,北京有16条轨道交通(15条地铁,1条机场专线),每日的交通日运量超过1000万,节假日高峰甚至达到1300万人次,其中10号线日均超过100万,以云轨0.8-4万人/小时的运载能力,每天最多不会超过50万,虽然其成本低,工期短,但是对于北京这种国际大都市来说,云轨是满足不了其交通压力的需求的。
而可能有些观众会有疑问,同样是有千万人口的直辖市,重庆为什么就选择了单轨。
因为重庆城区地形复杂、空间狭窄、高差起伏大,单轨由于用的是胶轮系统,其摩擦力更大,爬坡、转向性能好,但与通常意义上的单轨有两个差别:
一,重庆是一个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为了满足国际化大都市的公共交通需求,其单轨列车也是特殊制造的,采用8节编组,每列可运载1800人,造价也达到恐怖的5亿元/公里,和常规地铁的造价相差无几。
二,重庆也不是所有的轨道交通都是单轨,更大一部分是单轨和双轨(轻轨)相互混合,在技术和运量上,比单独的单轨系统,难度和承载能力都高上不少。
简单说,重庆的单轨系统是将省钱放在次要地位,花大力气改造后的最适合重庆的轨道交通系统。
而这个云轨系统,不能丧失其造价低廉的优势,因为比亚迪并不能改变其运载念能力不足的缺点,很容易形成“大城市看不上,小城市却又造不起”的尴尬局面。
云轨的前世今生
但是实际上,云轨并不是什么很神奇的高新科技,原型机早在1820年就被发明了,1824年,世界第一条货运单轨在伦敦投入运营。1888年,世界第一条跨座式单轨铁路出现在爱尔兰。1958年,德国人承前启后地将单轨的技术归纳为三个要点:跨座式、混凝土轨道、橡胶轮,即所谓的“ALWEG型独轨”。
此后,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这种形式的轨道交通设施,其中尤以日本为多。2012年,“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工程二塘至鱼洞段”开通试运营。这段长16.5公里路段是全世界最长的单轨(注:重庆3号线全长55.5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只有“山城重庆”选择单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香港居前5位,通车里程分别为548公里、527公里、260公里、225公里和215公里,均未采用单轨。
跨座式单轨具有占地少、造价低、地形适应能力强(可爬陡坡、拐急弯)、噪声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