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浙传大学生探访重庆“棒棒军”:这份职业正在逐渐消失

浙传大学生探访重庆“棒棒军”:这份职业正在逐渐消失

­  重庆有支“棒棒军”闻名全国,他们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靠负重劳动吃饭,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然而,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劳动方式的改进,曾经穿梭于山城大街小巷的“棒棒”,也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的8名大学生组成了“山城速递”团队,来到山城重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探索重庆传统职业“棒棒”的生活状况调研。

­  “棒棒军”大多年过半百

­  月收入1500元到2000元

­  “棒棒”是重庆民间挑夫的俗称,重庆也因特殊的地势被称为山城,“出门即爬坡,下船就上坎”的地形使得搬东西很不便,这让“棒棒”应运而生。

­  在此次大学生的实践调研中发现,“棒棒”是一个对体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但是目前穿梭在重庆街头的“棒棒”们,他们大多年纪偏大,甚至可以被归类为老年群体。

­  “他们本该是退休的年纪,应该如同我们的长辈一样,退休在家里养花逗鸟。恰恰相反,他们每天拿着一根扁担,蹲在路边,等着有人来雇佣他们。甚至是那些重的让年轻人搬运都吃力的货物,让他们看了欣喜若狂。”实践团队领队陶陈秀峻说,“棒棒”们每天揽到活的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而货物越重,路程越远,他们能拿到的工资就越多。

­  “棒棒”们多数来自农村,一根竹棒、几捆绳就是全部劳动工具,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无所不搬,大到家电家具,小到行李物品,只要价格合适,立马挑上就走。

­  “市民们对棒棒的信任程度都非常高。在给棒棒的信任度打分的时候,他们都是给了满分。”陶陈秀峻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个‘棒棒’说,他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身上只有两块钱,因为他一天都没有接到工作。”

­  如今,棒棒的起步价是五元到十元,根据不同物品和重量适当调整价格。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做八十元,生意差的时候一天一单十元。一个月的收入一般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

­  随着物流、配送、快递业的发展

­  “棒棒”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

­  在调研中,大学生遇上了“棒棒”老刘,他今年50岁,头发一半发白,留着小胡子,满脸恭顺的样子,他在重庆做了十几年的“棒棒”。

­  “老刘从小家境贫困,没什么文化和技能,除了做搬运,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如今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在家照顾老母,他只能靠做力气活吃饭。”陶陈秀峻说,“和老刘相似的还有来自四川德阳的老王,两人结伴做棒棒,为了节省开资,他们和十多个工友合住在一起,一天的房租是5元。”

­  交谈中,老王告诉大学生,本来今年不想做了,去找其他活,“干了20年,生意越来越差,以前从来没这么艰难过。后来我去了各大小商品市场,发现现在物流、配送、快递等服务行业发展非常快,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看来我们‘棒棒’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了。”

­  “棒棒”们每天穿梭在城市中,帮助解决负重问题,让大家赞不绝口,“他们有脚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平时东西带的多了,就让他们挑一下非常方便。”一位市民说。

­  但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大部分物件不再需要人工来挑,挑夫们的生意也清淡了很多。

­  “‘棒棒’群体的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队员李佳美说,“之前重庆大学2010年组织的《山城棒棒军的生活状况调研》中显示,重庆当时约有“棒棒”30万—40万人。”

­  “如今,‘棒棒’的人数渐渐减少,而且日趋老龄化。或许不久后,这份职业会逐渐消失或者转型。”陶陈秀峻说,“我们会把这次调研拍成一部短片,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棒棒’,因为‘棒棒’独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敬佩,要让他们‘负重前行’的精神永驻。”

­  钱江晚报记者 林晓莹 编辑 应惠婷

­  原标题:浙传大学生探访重庆“棒棒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