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脊柱微创外科学(脊柱微创方法的介绍)

脊柱微创外科学(脊柱微创方法的介绍)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脊柱微创外科学,脊柱微创方法的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S)的概念。那么微创手术的内涵是什么?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微创手术是一个概念,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干扰和损伤,减少手术创伤,包括手术切口更小,保护神经、血管等正常组织,彻底止血等等。是外科医生遵循的手术理念;其次,微创技术是利用改良的或新的高科技技术,达到微创或无创目的的一种技术。现代微创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内窥镜技术、关节镜、腹腔镜、胸腔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传统手术已经被微创手术所取代。再次,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外科领域,几乎所有学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未来,微创外科将主导外科领域。第四,微创已经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新产业链,未来还将继续蓬勃发展。我来介绍一下脊柱矫形领域微创手术的概况。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我们将脊柱微创技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应用于椎间盘,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第二种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最经典的技术是“通道技术”,即通过带有特殊支撑器械的可膨胀管完成常规开放手术;第三种应用于脊柱骨折,即椎体成形术技术;第四类归入其他类别,包括脊柱骨科微创技术、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很高,临床上很多人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微创技术主要有臭氧注射、胶原酶溶解术、经皮激光髓核减压术、射频靶点消融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经皮切吸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不是看起来太复杂太多了?在此,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手术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适应证。1.臭氧注射臭氧注射顾名思义,是将臭氧注射到突出的椎间盘内,通过氧化作用氧化髓核组织的蛋白多糖,破坏髓核细胞,重新被吸收,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经皮穿刺创伤小,但见效慢,6-8周见效。手术后你需要卧床休息。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包容性椎间盘突出。2.胶原酶溶解术是利用生物酶(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溶解髓核和纤维蛋白,达到减压的目的。术后见效慢,需要卧床6-8周。也用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的早期,偶有强烈过敏反应。3.经皮激光髓核减压术通过激光的热凝固效应烧灼髓核,其工作温度高于100(工作套管针外径1.3mm)。椎间盘烧灼后,经过坏死吸收,达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术中疼痛明显,术后需严格卧床6周。临床上也用于早期包容性椎间盘突出。4.射频靶点消融的原理是射频热效应。工作温度大于100,穿刺针直径0.7 mm,治疗后椎间盘组织通过延迟坏死吸收实现减压。术中疼痛明显,术后需严格卧床6周。临床上也用于早期包容性椎间盘突出。5.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该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微创椎间穿刺技术中最可靠、副作用最小、临床效果最积极的技术

只要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临床效果是肯定的,适用于早期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少,而且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7.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应用已久,目前仍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2004年在国内广泛开展,手术原理几乎等同于椎间盘直接切除术,切口比直接切除术小,约2.5-3cm。手术在隧道下进行,配有摄像系统,由电视屏幕监控,配有特殊手术器械,需要全身麻醉或偏身麻醉(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肯定,应用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3-5天即可出院。8.椎间孔技术。椎间孔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微创外科技术。与椎间盘镜不同:局部麻醉,侧入路,内镜操作,切口只有8mm。局部麻醉使许多以前不能手术的老年病患者得以手术。而且手术中患者遇到神经会有反应,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侧向穿刺入椎间孔减少了对椎管的干扰(即减少了对其他神经的干扰);在手术内窥镜的监督下操作(接近直视),手术安全性和效果好;切口很小,只有8mm,手术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很小,术后可以在地上行走。通常在手术后第二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