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脑共济失调应该怎么治疗呢(什么是小脑共济失调)
小小编辑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小脑共济失调应该怎么治疗呢,什么是小脑共济失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脑上部的解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原始小脑的一部分,又称前庭小脑,由小叶和结组成,与平衡功能密切相关。患者患病时会出现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震颤等。另一部分由锥体、悬雍垂、山顶、悬雍垂等叶组成,也称古小脑或小脑嵴,与躯干等姿势反射有关,病变发生时站立行走困难。另一部分由脑桥核、下橄榄核、网状纤维和小脑半球组成,也称新小脑。患病时出现肌张力低下、震颤、旋转不良、距离辨别不良等症状和体征。
1.临床表现
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发生在40-50岁之间,表现为从下肢开始的缓慢进行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如走路不稳、步态像“醉酒”。走路的时候为了达到平衡两腿分开,东倒西歪。然后,你说话含糊不清,说话时间断断续续,或者说你的挫败感是爆发性的。在医学上常被称为“小脑语言”。后期上肢活动也受到影响,主要是手的精细活动,导致书写、绘画、穿针、紧固等障碍。此外,患者可伴有头部、四肢和躯干的静止性震颤,眼球震颤少见。肌张力正常或轻度下降,一般不伴有锥体系统、锥体外系和感觉系统症状,智力无异常改变。
2.辅助诊断
通过病理检查,肉眼可见萎缩性改变扩散至小脑皮质、小脑脚、脑桥基部。显微镜下,深部神经元如浦肯野细胞、小脑皮质细胞和齿状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小脑蚓部、绒球和橄榄也可受累。或者CT或MRI检查也能发现相应结构的萎缩,但MRI看得更清楚。对该病进行电生理实验室检查,有时可发现ENG表现为缓慢的眼球运动改变,但凝视诱发性眼震不存在,也可出现体感诱发电位和磁刺激诱发电位的异常改变。
3.结果和预后。
该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但后期对智力和瘫痪影响较小,故预后优于脑萎缩。近年来有人尝试了丁苯酞、利如泰、艾地苯醌等药物,有一定的减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