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表的成语有哪些(一个表字一座山打成语)

表的成语有哪些(一个表字一座山打成语)

毛泽东《沁园春》词中有这样两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里描述的是北方大地的冬日景象,诗歌并没有明说写的是何处,但用在山西身上特别合适——黄河中游河道,从晋西北进入山西然后一路倾斜南下,形成的晋陕大峡谷,成为两省天然界限;然后在晋西南向东进入华北平原,离开山西——大河南北纵贯,堪称“大河上下”;山西有长城两道,一道是内长城,一道是外长城,比别处多了一道,堪称“长城内外”。

黄河、长城,加上太行山仿佛构成了一座天然围城,它位于华北与西北、塞上与中原之间,大山大河围起来的,就是山西省区域。

除了边界,山西内部又有南北向的太岳、吕梁山脉,东西向的恒山、管岑、中条山;除了外围黄河,内部又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等大河。里里外外,整个山西的骨架、血肉,由大山和大河组成。表,就是外围、边界;里,就是内部。里外都是大山大河,所以叫“表里山河”。

山西北部有战国、秦汉、魏晋、明时期的长城,很多地段是多个朝代边墙的重合。山西长城,多是就地取材,用黄土垒砌——长城与大地的颜色浑然一体,虽不像北京长城那样豪华,却别有一番沧桑。图为晋北大地上的连绵明长城。

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并认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中原王朝的两大帝都西安—北京,围绕山西转了一圈。

山西,正是一座四面天险的巨型城池。北面,管涔山脉与长城雄关结合;东面,巍巍太行与峡谷碍口相伴;西面,吕梁山脉与黄河天险把关;南面,中条王屋与黄河天险并行。山与长城,铸就了高不可攀的城垣;黄河,则是天然的大型护城河。内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相对整个山西,又是一个个缩小版的城池。这样绝妙的作品,除了造物主谁还能完成得如此天衣无缝?

不知是天作,还是人为之设:山西中间的太原居然正好位于西安、北京中国不同时期两大政治中心的中点位置。

表里山河,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柳宗元先生。他曾写过一篇叫《晋问》开篇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翻译成白话就是,山西大地,里里外外都是大山大河,险要的地形,固若金汤。大山与大河,把山西版图围起来,基本上沿着省界纵横分布。山西区域在唐朝称为“河东道”——跟今天山西版图几乎一摸一样。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隋唐之前,河东一般指的晋西南运城、临汾一带。唐朝之后“河东”扩大指整个山西。“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就是来自山西——那是一个悍妇的故事。也许,山河险固的环境,孕育了剽悍的妇女群体。

明代之前,今山西地区没有单独设行政区域。宋辽时期山西分属南北政权,后来被金、元统治,明代山西布政使司又恢复了唐代河东道的版图,也奠定了今天山西省的区域。图为明山西地图 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成也山河,败也山河。山西因为独特的山河地理环境,和平时期可以保持稳定发展,战争时期可以成为稳固的城堡——加上北方地区气候干旱,保留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赢得了“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称。但是,到了近代,这种环境导致的封闭,阻碍了山西对外交流,也逐渐拉开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制图:大地理馆。

山西仿佛一座大航母,虽然如铜墙铁壁,但并非完全封闭,它是一个有机体,四面虽然皆是屏障,但都留出了出口。这些出口,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更多来自上天的赐予。西南、东北各有一道大门,中间为走廊。也就是说,山西这座巨大的城池,这艘巨大的航母,既坚如磐石、又对外联通。

山西古代的思想文化,可以概括为:北佛、南道、中儒——北部五台山是佛教文化中心,南部运城地区的永乐宫是道教文化中心,中部太原则是一座典型的文教兴盛的儒家之城。图为五台山。再具体分,晋西北边关文化,宁武关、偏头关都在这里,晋东北佛教文化,云冈石窟、五台山佛光寺为代表;晋东南古戏台文化;晋西南道教文化;晋中,儒商文化。

夜景灯光地图上的山西区域。底图来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