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康熙是怎么死的?

康熙是怎么死的?

1722年11月13日深夜,康熙皇帝驾崩。

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任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康熙在位长达六十年,过世时20岁以上的皇子已有15人,皇长子高龄50岁,雍正也已44岁。

因为康熙在位太久,立储又一再变更,导致年长的皇子不耐久候,为夺大位暗斗不止,这些纷纷扰扰的故事流传至民间,再加上小说、戏剧的渲染,雍正继任皇位变成非常耸人听闻的故事,甚至有康熙皇帝是被毒死之说。

其实,对照康熙生前相关日程、各皇子的动态,康熙应该是病死的。

康熙(1654-1722)

雍正(1678-1735)

【1722年,康熙驾崩前后相关日程】

10月底,北京气温接近零度,天气非常寒冷。

康熙已是68岁老人,冒着风寒打猎,高龄体虚患了重感冒,

加之还可能引起并发症,因而导致死亡。

【康熙不食人参】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说:『南人最好服参,北人于参不合,朕从前不轻用药,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康熙为北方人,自认「于参不合」,所以他根本就不食人参。即使要药死他,熟悉他生活习惯的儿子,也不会愚蠢到在他不肯吃的东西中下毒。

康熙做了六十年的皇帝,一饭一菜、一汤一茶入口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查验,何况在满朝官员注意力集中的时刻,为康熙进汤,能下药谋害,根本是不可思议的事。

【胤禛当时已是接班首选】

康熙生命垂危之际,命皇四子胤禛到南郊代行「冬至祀天大礼」。祭天程序复杂,场面铺张、仪式凝重,目的是为了营造皇权至上与君主神性,祭天是皇帝的专利,绝不轻易指派他人代行。康熙命胤禛代行祭天,是向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传达胤禛就是 准接班人的信息。

《清圣祖实录》提到:胤禛于祀天大礼期间,三次奉召至畅春园面见父皇,康熙告诉他病势转重。胤禛在斋戒期间,负有祭天重任,如果不是特地召唤,是不能离开斋所的,可见他必为康熙所召,当有特殊使命交付。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胤禛已被康熙选为接班「备胎」。皇次子胤礽(嫡长子,1674-1724)因孝诚仁皇后早逝,康熙对他过度宠爱,导致个性暴虐。1708年胤礽被废黜太子身份,但是流言纷扰。1709年,康熙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胤禛此年也册封为亲王,地位已仅次于胤礽。1711年康熙听说胤礽急于图谋皇位后大怒,再将胤礽废黜禁锢,至此胤禛接班地位已取得绝对领先。1722年,胤禛有胤礽前车之鉴,毒杀父皇的可能性实在很低。

(圜丘坛,在天坛南边,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又称祭天坛)

【御林军已表态】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康熙帝病重,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隆科多至御榻前』。隆科多(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并没有拿出遗诏,仅口述康熙留下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遗言。

隆科多为御林军统帅,历史上的宫廷夺权斗争,一但御林军表态其实已大势底定,因为御林军是最接近权力核心的武装部队,谁掌握御林军谁就是真正的老大。

胤禛原本地位已高于主要竞争者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胤禛的亲弟弟),隆科多又表态支持,竞争者无法掌握御林军注定是输家,即使提出再多胤禛不宜继位的理由也无法挽回了。

民间会冒出毒杀康熙之说,是对于宫廷大内了解有限,不知当时情势早已在胤禛掌控之中;世人又偏爱奇诡怪谈,不喜平淡真实的史实,所以这些雍正政敌造假的谣言,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在小说、戏剧中,它们还有生存的空间。

(皇八子,胤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