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既要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又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只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2020年,全国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4.9万项,成交额2.8万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8.6万项,成交额1.1万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39.8%。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技术研发还存在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需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协同发挥作用。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唯有深刻变革科技体制及其相关机制,才能唤醒“沉睡”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的基础研究,激活束之高阁于国际期刊论文里的科研成果。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要求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放眼未来,科技竞赛长如马拉松,比起来却需短道速滑的拼劲。科技工作者既要能耐住科研工作的枯燥寂寞甚至挫折失败,又要始终保持提升中国科技水平的奋斗热情;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动科技创新资源,又要用市场规律促进科技成果的价值转化。唯有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科技工作者才能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创新本来就是勇攀高峰的艰辛历程,为国为民的信念、探索未知的热情、心无旁骛的专注、全面系统的知识,缺一不可。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顺应科技变革潮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科技工作者必将书写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
(作者为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