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你觉得博士夫妻的相声,是一种“创新”还是“毁容”?

在《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你觉得博士夫妻的相声,是一种“创新”还是“毁容”?

在昨晚《相声有新人》的舞台上,一对来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带来原创的“公式相声”,引起不小的争议。

坦白说,要不是确实完整地看过节目,理sir很难想像有人会用理科公式研究、分析、武装相声,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倒的确是一种创新。

众所周知,相声是一种典型的源于民间的市井文化。经过百年的发展,相声的门派、种类出现了多样化,关于相声的争议也多了起来。有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之争(比如姜昆与郭德纲),有讽刺相声与教化相声之争,有现代相声与传统相声之争(比如冯巩与郭德纲),有幽默的“高雅”与“低俗”之争(比如周立波和郭德纲)。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以理sir看来,是用一种理科公式的形式,把一段相声中出现包袱的次数、包袱的质量、抖包袱间隔的时长,观众听这段相声发出的笑声强度、间隔的时长,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出来。简而言之,就是任何相声表演者只要套用了他们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这段相声能够带给观众多少次笑声。任何相声创作者只要套用了他们的公式,就知道哪里需要抖包袱,多长时间抖一个。

这个公式或许是成立的,因为观众的掌声和笑声是评判一段相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然而博士夫妻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也最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笑声”这个事本来就不可以也不可能被公式化。

首先,每个人的笑点不一样。有的人笑点高,有的人笑点低,同样一个段子,有的人都笑得不行了,有的人却一脸懵逼。其次,每个相声演员的搞笑功力不一样。有的相声演员不用说话,往那一站观众就笑,有的相声演员狠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儿,都累得满头大汗了,观众只能”呵呵“两声。最后,不同的演出环境也会影响演出的效果。同样一段相声,同样一对儿相声演员,在小剧场听和在电视上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听过剧场相声的小伙伴们一定都了解。

正如郭德纲在与博士夫妻的争论中说到:“(相声)一个人一个样,同样一句话,张三说观众就笑,换李四说,观众就不笑……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观众,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完成今天的任务……只有商演才是成功。”

所以,理sir觉得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不完全是一种新的形式的相声,它只是创立了一个创作相声和评价相声的公式而已,对于相声本身,并没有触及到要义,也不存在“整容”或者“毁容”。因为语言和幽默才是相声的本质,而一段既不幽默也不流利的相声,显然很难上升到革新的高度。

因为咱们不是一个行业,郭老师的话已经说得够委婉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