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日法什么时候出现的,天干地支历法的出处及计算方法
屈原《离骚》中有一句话:“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这句话很难理解,其实他是说自己生辰年月日的。中国的干支纪年法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起源于西汉,流行于王莽当政以后。西汉之前是太岁纪年法,《史记.历书》中对太岁纪年法有详细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推行太初历,“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也就是太初元年这一年的名称是“焉逢摄提格。”“焉逢”就是天干甲,”摄提格“就是地支寅,太初元年就是甲寅年。月名毕聚”,“聚”也叫“陬”,就是寅月,就是一月。这年一月一日恰好是甲子日。太岁纪年法中的名称和干支纪年法对照表如下:
十天干:焉逢(甲),端蒙(乙),游兆(丙),强梧(丁),徒维(戊),祝犁(己),商横(庚),昭阳(辛),横艾(壬),尚章(癸)。
十二地支:困敦(子),赤奋若(丑)地支有几个,摄提格(寅),单阏(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协洽(未),涒滩(申),作鄂(酉),淹茂(戌),大渊献(亥)。
这些名称各书有些不一样,这里是《史记》的名称。
各个月份也有特定的名称,元月(陬,史记上记载的是聚,古音二者音同),二月(如),三月(寎bing),四月(余),五月(皋),六月(且),七月(相),八月(壮),九月(玄),十月(阳),十一月(辜),十二月(涂)。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看屈原“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这句话,就是屈原说自己是虎年虎月虎日生。“孟陬”就是元月,元月就是寅月。
阅读西汉以前的文章,常常遇到涉及年月日的文字,如果不熟悉太岁纪年法就很难读懂。其实古人天干地支只是用来记日的,史书中很少用来纪年月。皇帝年号也是汉武帝开的先河。汉武帝前的帝王没有年号。
“干支历”又称甲子历、节气历,是一部起源古老的中国历法。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作为记录时间的载体,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顺次组合,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形成了60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用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六十花甲子为干支纪时的一个循环,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每组天干地支共两个字,记录年月日时四组干支总共八个字,这也是古人所说的生辰八字的来源。
十二地支时空图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组干支被称为年柱。
干支历法~六十甲子
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例如每年的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五虎遁起月决,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纪月的这组干支也被称为月柱,月柱的地支也被称为月令,是子平命理的兄弟宫所在。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以每天的子时为起始点。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是子平命理的夫妻宫所在。干支纪日法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古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23点开始为子时,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纪时的干支组合也被称为时柱,是子平命理的子女宫所在。
干支纪法是我国特有的历法,用来纪年、月、日、时。
“干”是指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个。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以上顺序进行两两搭配,可以组成60组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古人便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同时,人们还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例如,2022年是壬寅虎年,2023就是癸卯兔年,2024则是甲辰龙年。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干支历既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公历,也不同于当代的农历。干支历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它完全参照黄道地日关系创建,一个回归年为一年,我们熟悉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节令。所以,干支历以每年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岁首,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为月首。农历则是借用干支记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属于阴阳历。而公历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源自西方社会,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是阳历的一种。
最后教大家一种简单的换算方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用公元纪年数减三,除以12所得的余数地支有几个,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算出位数之后,对应到一开始的序号,就可以用公元年份推算出天干地支了。
例:2022年:2022-3=2019 2019÷10=201余9 9对应壬
2022-3=2019 2019÷12=168余3 3对应寅
因此,2022年是壬寅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