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党龄从什么之日算起(党龄起算日期与转正日期)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都是干部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国有的单位中,有两种身份: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这两种身份人员广泛地存在于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国家的干部队伍体系不断壮大,学历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干部主要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干部队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被称为领导干部。在公务员和事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三龄”一词汇经常被提及,并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和约束条件。此外,还有学历、身份都是人事档案中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任用的指标条件,被称为“三龄两历一身份”。
“三龄”是指:年龄、工龄、党龄。“两历”是指:学历、工作经历。“一身份”是指:干部身份“三龄两历一身份”在干部档案管理和档案专项审核中都是重中之重,对于干部的任用提拔非常重要,关系着干部的政治前途。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明确的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三龄两历一身份”对于干部任用提拔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三龄(一)年龄。年龄在我们现在信息化管理比较发达的,今天可能不算什么,而且非常准确。但在之前的户籍信息化管理普及之前,很多人的出生年月是按中国传统习惯农历的来作为出生日期,而户籍要求填写的公历出生年月很多人填的是农历年龄。同时,因为之前管理不太规范,在档案中的出生年月手动填写也有不准确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普遍存在。
还有一些人,为了适应干部年轻化的要求,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手段改小自己的年龄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所以在2006年10月起,国家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不再办理审批更改干部的出生日期问题。
对于个别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以其中最早记载为依据;对于公、农历混填的,如未注明,按公历对待。(二)工龄。工龄言外之意就是工作的年限,具体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会产生一年工龄。工龄也关系到干部的任用提拔,对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与带薪年休假、探亲假等劳动权利息息相关。
(三)党龄。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入党时间,是从预备之日开始算起的,这也就是说,预备党员是有党籍的,但计算党龄,只有正式党员才计算党龄。党龄代表着党员在党内生活工作、参与党内事务的实际经历。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二、两历(一)学历。学历是干部任用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干部提拔和考察工作中,会核查其学历学位,主要是核对干部人事档案中的入学登记表、成绩单、毕业登记表,论文答辩资料、学历学位授予证明等。此外,还要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进行相互印证。
学历不一定是全日制学历,非全日制在职期间获得的学历也会得到认可。从目前的要求来看,处级干部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含非全日制)。
(二)工作经历。工作经历也就是干部的履历,一定程度上干部的履历代表着其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尤其是拥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对于干部任用提拔极其重要。工作经历是干部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干部档案专审中,会根据档案的记录和资料,对干部的各阶段履历内容和起止时间进行明确。
三、干部身份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主要是和工人身份相对应。在建国初期和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身份人员的工资待遇要比干部身份人员工资待遇高,这也造成了很多干部人员将身份转变为工人身份,但在后期需要被提拔的时候,因为身份的差异而被组织排除在外。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经过转正定级(主要是针对国有单位或者是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存档的人),可以具备干部身份。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中,转正任职代表着拥有干部身份的开始,也就是说,拥有转正后级别工资的时候也是具有干部身份的开始。这也就是档案中必须要有《转正定级(任职)表》的原因了。
“三龄两历一身份”涉及到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晋升和发展,也是被提拔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现代干部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组织人事部门对于这些信息的准确把握程度还是很高的。如果在档案专审的过程当中,发现有相关资料需要补全的话,切不可因为麻烦而不去处理。虽然在普通干部任职期间,这些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后期要被提拔为领导干部的时候,这些都是档案重点审查项目,也会直接关系到考察阶段的结果。@长安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