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怎么分级的?
咖啡豆的分级制度目的是将咖啡豆分为“精品级别”、“商业级别”与“不合格产品”三种级别。级别越高,咖啡风味越好,产量越少,价格越高。
常见的咖啡分级有三种,一种是以咖啡豆的粒径分级,也就是针对咖啡豆的大小进行筛选分级,适合绝大多数咖啡产国;一种是以海拔高度进行分级,这种分级制度只适合少数咖啡品质较高以及处理加工成熟的咖啡产国;还有一种是以咖啡豆中含有的杂质与缺陷豆分级,这种方法适合咖啡豆品质较低以及使用机器进行采摘咖啡豆的咖啡产国。
第一种:以咖啡豆的粒径分级咖啡豆的大小,采用圆孔分级筛选进行分级,用12#-18#平面圆孔式筛网分级筛7个喝1个接豆盘,制成圆形筛选或方形筛网。国际通用的粒径分级是指圆形筛孔的直径,所用的数字是代表筛网孔径为分子,以64位分母的分数,单位是英寸(1英寸=2.54厘米)。
例如:14#是指可以通过14/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生豆,19#是指可以通过19/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生豆。
1.牙买加咖啡豆品质分级
2.坦桑尼亚咖啡豆品质分级
3.哥伦比亚咖啡豆品质分级
第二种:以咖啡种植海拔分级“海拔代表了品质”:咖啡的栽种的海拔越高,日夜温差也就越大,因此咖啡树的成熟速度便会相对缓慢,而且密度较高。
高海拔的咖啡在白天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然后在气温较低的夜晚,借由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因此酸味会更加显著、香气上更具有层次感。
危地马拉咖啡豆分级
第三种:以咖啡豆中含有的杂质豆与缺陷豆分级咖啡豆的采摘、处理加工、储存、运输中等都能导致咖啡豆产生缺陷,生豆的缺陷主要有三大类:碎豆、异色豆与异物。
1.碎豆:泛称豆粒大小不完整的咖啡生豆,口感整体较为焦苦。
2.异色豆:指咖啡豆颜色非浅蓝或浅绿色的咖啡豆。
(1)陈年豆:指带壳咖啡豆在特殊条件下储存3年以上的咖啡豆。
(2)枯黄豆:将当年咖啡豆封存1-2年去酸,豆色偏黄。
(3)黑色豆和半绿半黑豆:这类咖啡豆拥有浓烈的土臭味、杂味味与尘土味。
(4)虫蛀豆:咖啡生豆被虫蛀危害,喝来没有香味与酸味。
(5)狐狸豆:也就是酸臭豆,其颜色为狐狸的褐色而得名。
(6)斑点豆:带有黑斑、褐色斑、白斑和绿斑的咖啡豆,杂苦味浓。
(7)臭豆:发酵过度,内部腐烂尚未影响外表的缺陷豆。
(8)霉豆:指豆表有一层白色绒毛或粉状,是储存环境潮湿所致,土臭味重。
(9)里约味:咖啡豆用鼻子闻有漂白水味或碘味。
(10)真菌感染豆:豆表有粉末褐色小斑块,且斑块会越来越大。
(11)未成熟豆:豆粒薄而小、银皮紧粘、豆粒不平整。
3.异物:指不是咖啡果实中原有的矿物质和动物、植物残留物质,异物会造成泥土味、谷物味、木头味等。
云南咖啡豆品质分级
巴西咖啡豆品质分级
咖啡豆在分级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人工分拣和色选机分拣两种,部分高品质的咖啡豆在色选机分拣后,还要多次使用人工分拣。如印度尼西亚的黄金曼特宁,需要在机器分拣后人工再反复筛选3次。所以我们看到的黄金曼特宁咖啡,豆粒整齐且颗粒大,拥有很好的醇厚度与香味。
咖啡豆的分级制度为后续咖啡豆的贸易提供了一个基准。分级制度几乎每个咖啡产国都有不同的标准,虽然使用相同的分级方法,但细微之处也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