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恩爱夫妻,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却不同?

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恩爱夫妻,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却不同?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的长篇小说,是根据民间宋江起义的故事为原型,全书叙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好汉形象。

《水浒传》中记述的虽然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是其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松江和武松,在历史上都曾经真实存在过,而背负了千古骂名的潘金莲,也是真有其人的。

潘金莲这个人物最早在《水浒传》中是一个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但是在女性角色很少的《水浒传》中,她的出现给小说增添了很多亮点,也使武松的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

在明末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是主要人物之一,她成为了yin荡和狠毒的代名词。成书几百年来,一直都被人们所唾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yin妇形象的人物,却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潘金莲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那样的,而且故事的情节也不属实。

据说武松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要找出潘金莲的原型,可以以武松为一条线索,顺藤摸瓜,逐步找出真实的潘金莲。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河北清河县孔宋庄人,姓武名松,家中排行老二。

在河北省清河县,到处都流传着武松的故事。在如今的街道上,依稀还能够看到关于武松的影子,但是在清河县的地图上,我们却没有找到书中所说的孔宋庄。

不过记者在当地采访期间,却有了另外的收获。

当地有一块残缺不齐的碑,这个碑立于1752年。1752年,老武家通过历史考证,武大郎和潘金莲是一个冤假错案,然后就给他立了一个碑。

在位于清河县城东8里左右,有一个普通的村子叫武那村,村里的乡亲们大都姓武,有近2000人。有人告诉记者,这里就是传说中武大郎的故乡了。

据说,村里武姓的乡亲都是武大郎的后人,在村中还有一座祠堂叫武植祠。正是武大郎的后人,为了纪念武大郎特意修建的。

在祠堂,我们看到了一座塑像,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相貌堂堂,身着官服,端坐的男子就是武大郎。

武大郎被人称为“三寸丁谷树皮”,他身材矮小,相貌猥琐;而眼前这个武大郎却是身形高大,相貌堂堂。这个形象和我们印象中武大郎的相貌相差甚远,而且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小说中从来没有说过武大郎还有一个名字叫武植。

武大郎的第25代孙武书堂说,以前有编这个编那个,唯独没听说过编武植的。目前武植的后人已经到了第27代,而在历史上武植就是武大郎。这在他们家谱中也记载得清清楚楚的,任何人都可以来考证,武家的家谱里都写着武大郎,武四老(武植)。

原来武大郎是武家那村人,武姓的始迁祖,也就是这一支武姓人的祖先。武大郎原本不是清河人,而是从山西迁至河北清河县居住的,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被人尊称为武四老,而他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武植。

根据清河县县志记载,这个地方原来叫孔宋庄。武植从山西来到这个地方以后,受人们的尊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叫武大郎。

武大郎第25代孙武书堂带记者去到参观武大郎的碑,他说这是1994年考证了以后,1996年给武大郎重新立了一个碑,碑正面是“武植墓”三个字,背面是武植的基本生平简介。

在武植祠的后面有一个墓室,是埋葬武植的地方。这个墓室曾经被打到过,当时看到武植遗骨的人都感到非常震惊。被人称作“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生前竟然是如此的伟岸挺拔。

在墓的最底下铺的是砖,摆着比较长的骨殖,比较长,大概是1.8米以上。从膝盖到脚后跟,这个小腿的腿骨是61公分长。

武书堂说,他的小腿骨从膝盖到脚后跟是58公分,而武大郎的是61公分,这说明武大郎比他还要高三公分,他的身高应该在1.80米以上。

武大郎的身高是虚构的,那么他的身份在《水浒传》中也存在着虚构的成分。

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整天挑着一个担子走街串巷卖炊饼,是一个典型的小贩,整日受人冷眼和欺负,算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

而现实中的武大郎却没有卖炊饼的经历,从武大郎的塑像身着官服,我们就可以猜到武大郎的身份不是一个小贩。

武书堂说,武大郎进京赶考取得进士“学位”,之后,通过当场揭榜抽签,抽到了山东聊城阳谷县,做了县令,武大郎绝不是卖炊饼的。

历史上的武大郎非但不卖炊饼,而且曾经考中过进士,后来是官拜山东阳谷县的七品县令,成为一方的“父母官”。

而《水浒传》却把一个相貌伟岸,又爱民如子的武大郎写成一个窝囊不堪的“三寸丁”,把他写得如此猥琐丑陋,就是为了衬托他的弟弟武二郎的高大英武。

在《水浒传》中把武大郎和武松写成一对亲兄弟,这是个笑话。在《水浒传》中,虽然两个人是亲兄弟,在外貌上反差又很大,但是武松却十分尊敬这位哥哥。

在清河县采访当中,我们才了解到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武松两个人却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毫无关系的两个人。

武松是地地道道清河县人,他生活在北宋,而武大郎生活在明朝,按朝代差了270多年。因此,武大郎和武松根本不是亲兄弟。

据武氏家谱记载,武大郎在家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因此被称为“武四老”。

武大郎幼年丧父,和母亲两个人来到清河,后和三个哥哥失去了联系。这一点来看,武大郎绝对不可能再蹦出一个弟弟来;而且武松比武大郎要大270多岁。在小说《水浒传》中,两个人穿越了时空成为了一对兄弟。

武大郎的原型可以说是推翻了小说中所有对他的描述,小说的内容都是虚构出来的。不仅小说中武大郎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就连他的妻子潘金莲也是虚构的。

翻开武氏族谱,我们发现武大郎的妻子真的就是潘氏,潘金莲,这是武氏族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是一部真实的家谱。武家的家谱跟清河县明朝的县志是比较吻合的,这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在武大郎生活的那个年代,女性出嫁之后,那是不能直呼原名的,像姓潘的女子嫁给了姓武的男子,那就称作“武潘氏”。

根据武植的后人介绍,武大郎的妻子在没出阁的时候,她就叫潘金莲,这么惊人的巧合,让我们不得不把他们和《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联想起来。

现实中的武大郎的形象和小说中武大郎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现实中的潘金莲也和小说中的形象相差甚远,可以说南辕北辙。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 小名叫金莲,因为姥爷的纠缠,她向夫人告了状,结果遭到报复。被许配给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的武大郎为妻。小说中的潘金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女,怎奈红颜薄命,嫁给了一个五短三粗的武大郎,嫁鸡随鸡,嫁狗谁狗,潘金莲也只好认命,跟着丈夫做炊饼。

历史中的潘家是一个大户人家,据潘家族谱记载,潘金莲的父亲曾经任过一个知州的州官。她的哥哥进京赶考,取得了探花,潘金莲应该是一个贤妻良母,大家闺秀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潘金莲应该是一个官二代,身份很高贵。

在距离武家那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黄金庄,潘家的后人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那里,至今还有1000多名潘姓村民在那里生活,

在潘家也有一本像武家一样的家谱,而遗憾的是,因为家谱中不记载女性,所以我们无法在家谱当中找到潘金莲的名字,但是潘武两家几百年来,留传下来的一些习俗间接的证明了武家那和黄金庄,这两个村之间的密切关系。

武大郎的后人说,武家那村里的人到黄金庄去赶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收地头税。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武大郎与潘金莲还有一段颇为浪漫的爱情故事。武大郎到潘家的染房打工,在打工过程当中,武大郎相当聪明,伶俐,耐苦耐劳,得到了潘家老人的赏识,把他聘为一个陪读生。

作为小姐的潘金莲和好学上进的青年武大郎就逐渐产生感情了。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身份特殊,遭到了潘金莲父亲的极力反对。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妥协,最终他们冲破阻力走到了一起。后来,武大郎考取进士,成为县令。

据说武大郎在阳谷做县令时,秉公办案,而潘金莲则给了丈夫武大郎事业上绝对的支持。潘金莲随同武大郎到阳谷做官以后,夫唱妇随。

武大郎在阳谷廉政治县,而潘金莲勤俭持家,使武大郎在阳谷做官,如如得水,把阳谷搞得平安繁荣。平安繁荣到什么程度,用现在的一句成语可以这样概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上记载潘金莲是-个受过教育的贤妻良母,而在《水浒传》中却把她描述成勾引小叔子武松,又与西门庆勾搭成jian的yin妇,这的确歪曲了潘金莲的形象。

我们可以得知历史上潘金莲勾引武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武松和潘金莲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时间相差了将近300年。

潘金莲跟西门庆之间的事是假的,在《水浒传》中写出一个西门庆,就是为了揭露封建社会有权、有势的,包括一些地痞流氓的丑恶形象,用他的形象进一步揭露黑暗社会一些不平的现象。

在武家那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武大郎在阳谷县做县令的时候,阳谷县确实有一个恶霸,叫西门庆,他欺男霸女,讹诈钱财,无恶不作。

一天,一位姓吴的老人带着孙子到县令武大郎那儿去告状。老人说自己的儿子吴大和儿媳妇,在阳谷紫石街开了一家豆腐店, 西门庆见吴家媳妇长得漂亮,便起了歹念,设计霸占到手,后来又毒si了老人的儿子。

武大郎查明案子属实之后,将恶霸西门庆打入了si牢,为阳谷县除了一害。也许是因为“吴大”和“武大”的读音相似,后来就演变成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勾结,害si了丈夫武大郎。

武书常带记者去武大郎的墓室参观,那里曾经遭到过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墓室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在老武家将规定,这个墓室一年只能打开4次,平时不允许开,如果特殊情况得经过族长批准。

在暮室中有一模一样的两个悬棺,都是采用楠木制作而成的。上面的是武植的棺木,下面的是则是他的妻子潘金莲的。

女为阴,男为阳,潘金莲的棺材在底下,武大郎的棺材在上面,垒起以后,用四根铁链一吊,吊好了以后悬在那里,这叫阴阳合葬棺。

如果武大郎真的是被潘金莲下毒毒si的,那么武大郎的家人,怎会把这么狠毒的妻子和武大郎合葬在一起呢?肯定不会,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对夫妻生前很恩爱,si后都要合葬在一起。

而且武大郎的后人根据两个一模一样的棺材来推测,潘金莲应该比武大郎去世得早,所以她根本就不可能毒si武大郎。

武书常说:为什么潘金莲先si呢?如果是武大郎先si的话,他si了以后进了坟地,棺材再怎么制作,也不能说一模一样的,如果按照棺材一模一样,1毫米都不差的情况下,应该是潘金莲先si,si了以后寄埋到其他地方,等武大郎si了以后,再把她起过来共同合葬的。

在武家每一位武姓家庭都有一幅特殊的家谱,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挂出来。上面正中端坐的是武大郎和潘金莲。二人两鬓斑白面容慈祥,可见他们的晚年很幸福。

而在武姓家谱中记载,武大郎和潘金莲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这才有了后来子子孙孙人丁兴旺的景象。

可见《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确实和生活中的这对夫妻没有一点关系。

武大郎和潘金莲蒙受了这么多年的屈辱,而且小说把他们的形象丑化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肯定是有误会的。

武大郎在做官过程当中,秉公办案,清正廉明,爱民如子, 得罪了地方上的一些富豪劣绅,恶霸地主,包括一些地痞流氓,不但他遭到了丑化,就连他的夫人潘金莲也遭到了丑化,

在清河县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武大郎有一个同窗好友,因为科举落榜,一蹶不振。后来,好友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被追债的人烧了房子,于是就投奔武大郎,希望武大郎借给他一点钱把房子盖起来。

然而武大朗因忙于工作,迟迟没有提借钱的事,同窗一怒之下就离开了阳谷。在回家路上,他越想越恨,觉得武大郎嫌贫爱富,太不够意思了,于是就编造了一些诬蔑武大郎的小段子,并到处张贴。

可是当好友回家之后,却发现家中的新房已经盖好了。问了妻子才知道,原来是武大郎怕把银子给了他,又被他拿去赌博了,所以特地派人到他家里给他盖好了房子,希望他能够居有定所,早日改邪归正,好好的生活。

后悔莫及的同窗好友,想起自己一路张贴的小段子,于是就原路返回,并毁掉了小段子。可惜,在他毁掉小段子之前,已经被外出采风的施耐庵看到了。

后来,施耐庵将那些小段子写进了《水浒传》里,让武大郎和潘金莲蒙受了几百年的不白之冤。

历史真的有惊人的相似,武大郎和潘金莲无辜受冤,一个被写成“三寸钉”,一个变成了yin妇,而这些都出自施耐庵之笔。

几百年后,武家那村里多了两副造像,一幅画的是武大郎,另一幅画的是潘金莲;而巧合画这两幅画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

施胜辰说,施耐庵丑化了武大郎和潘金莲,他欠下的账应该由施耐庵的后人来偿还。

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把他们的形象都丑化了,这是由于一个误会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