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国际贸易中竞次是什么意思? 爱问知识人

国际贸易中竞次是什么意思? 爱问知识人

国际贸易中竞次是什么意思?

1933年,一名叫路易斯·布兰迪斯(Louis Brandeis)的美国法官在审理案件中首次使用了“竞次” (race to the bottom)一词,但“竞次”现象始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Joint-stock 公司在欧洲的管制被解除,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由竞争法,允许本土企业间进行竞争。
这种自由化竞争在1869年抵达西班牙、发生在德国是1870年、比利时是1873年、意大利是1883年。美国也受到类似的影响,当时各州为了吸引外资加入当地的竞争,纷纷制定了自由竞争法。这种竞争在当时被称作“效率竞赛”,但也有些其它的说法,比如法官Louis Brandeis就把这种竞赛比作“竞次”。
在中国,“竞次”一词是由经济学者袁剑首先用于经济学领域的。在研究中,袁剑指出,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出现“竞次”行为是全方位的,正如我们在低工资中所发现的秘密一样,中国傲视全球的FDI之中也同样隐藏着巨大的代价。
除了低工资的吸引之外,全球FDI蜂拥而至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均以“竞次”的方式在对自然资源、环境、市场、甚至是政府税收进行着大甩卖。在中国赢得“世界工厂”美誉的同时,它对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消耗都已经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而这,正是“世界工厂”得以奠定的基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原本创新、进步的“竞争”过程,却演变成了一个“看谁比谁便宜、谁比谁更能支付更低成本”的“竞次”过程。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采取的“竞次”行为表现在多方面,招商引资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主要条件是,各地方政府以“竞次”方式对自然资源、环境、市场,甚至政府税收所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零地价、送厂房、政府指定银行配套贷款(比例为1:1甚至 1:2)、五免十减半等政策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常见的引资组合。吸引外资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中国超低的劳动力价格。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中,中国的GDP增长速度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长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这个幅度。
据测算,与美国和日本比较,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曾经大约相当于这两国的4%左右。在中国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的工资竟有10年没有上涨。这个工资标准平抑物价上涨因素后是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