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什么是单耗(单位能耗)? 爱问知识人

什么是单耗(单位能耗)? 爱问知识人

什么是单耗(单位能耗)?

单位能耗是指单位产量或单位产值所消耗的某种能源量。过去10年,我国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趋于减小。但仍有较大差距,2004年,七个行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轻工)的16种产品的能耗指标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多用能源2。
64亿吨煤当量。随着高耗能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多耗和浪费的能源量将越来越大,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单位能耗定义单位能耗是指单位产量或单位产值所消耗的某种能源量。单位能耗背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例如,2003年,我国终端用户支出的能源费用达21550亿元,占GDP的15。7%,而美国仅占7%;我国的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50。 6%上升到2004年的66。5%,而重工业的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倍;城市化步伐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也促使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终端消费需求大幅上升。
2002年,我国建筑业钢材消费量达1。052亿吨,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3。7%。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正在生产和输出大量耗能产品和设备。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了高耗能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工作取得很大成效。1980一2000年,GDP年均增长9。
7%,而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仅为4。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7。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2002年以来,中国能源需求突然以远高于GDP增长的空前速率急剧增长,2003一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
60。从1980一2000年,我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11。45亿吨煤当量,其中约70%是靠结构变化实现的,靠技术进步降低单耗实现的技术节能量仅占30%左右。分析表明,结构节能主要归因于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有些行业(如水泥)产品结构变化的节能量与能效提高的节能量几乎相等。
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和电气化,民用和服务业用能转向燃气、电力、热力等优质高效能源,也节省了大量能源。2002年以来我国节能率出现罕见的负值,这也许是一种暂时的反常现象,但至少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结构节能的作用可能会大大减弱。当然,从长远来看,经济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仍有很大的潜力,但大力加强技术节能、依靠技术进步降低产品单耗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进行耗能产品和设备能耗国际比较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分析潜力,明确方向,提出对策。单位能耗一些典型单位能耗单位能耗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单位GDP能耗由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计算而得。其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这里所说的能源,是狭义上能源的概念,即从自然界能够直接取得或通过加工、转换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产生的洗煤、焦炭、煤气、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同时产生的其他产品;其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仅包括人们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获得的,并作为商品能源使用的部分;核能仅包括作为能源使用的部分。单位能耗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能耗是相对工业企业来说的,是用工业综合能耗与工业总产值之比,一般工业总产值以万元为单位,工业综合能耗为吨标准煤。
单位能耗降低能耗的几点建议1、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过去10年,我国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趋于减小。但仍有较大差距,2004年,七个行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轻工)的16种产品的能耗指标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多用能源2。
64亿吨煤当量。随着高耗能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多耗和浪费的能源量将越来越大,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2、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节能的关键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的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节能工作必须由政府来主导,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节能的关键。
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侧重能源供应转向终端消费和节能,政府机构也应大力加强对能源管理能力的建设,采取促进节能的激励政策。3、技术创新是节能的根本过去20年,我国结构节能约占节能量的70%。2002年以来单位产品能耗降速加快而单位产值能耗却急剧上升,结构节能发生逆转,节能率出现罕见的负值。
这种情况凸显技术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降幅较大、与国外差距明显缩小,都是技术进步加速的结果。为此,应大幅增加节能研发投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加速技术进步。4、加快淘汰高耗能小企业企业集中度低,小企业过多,是我国所有高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从资源、环境、安全、能耗、质量等方面提高并严格执行市场准人标准,并采取适当的限制性财税政策。5、制定、实施促进节能的财税政策从国际比较可见,我国促进节能的财税政策严重缺失。这是推进节能的一大障碍。应将节能列人政府财政预算,增加财政拨款,建立节能基金和公益基金,采取多种方式的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政策措施,开征燃油税。
6、推行节能新机制国内外经验表明,成功的节能计划(如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都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市场化运作主要是鼓励和保护市场竞争,推行需求侧管理、能源服务公司、节能自愿协议、能效标准和标识、政府采购等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我国已引人这些新机制,正在进行示范试点或推广应用。
但还存在不少障碍,主要是体制障碍和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应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克服这些障碍,积极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