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红色路线有哪四条?红军长征的四条基本路线 爱问知识人

红色路线有哪四条?红军长征的四条基本路线 爱问知识人

红军长征的四条基本路线

是 红一方面军路线、红二、六兵团路线、红四方面军路线和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 在红军长征图上,四支红色的线条,如同四条飘逸飞舞的巨龙,在中国西部的山峦原野间盘旋蜿蜒。冲出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四省区,转战数万里……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色大军在黄土高原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江西瑞金、兴国——  中央红军出发  10月10日起从瑞金、兴国等地出发的中央红军,在10月16日晚汇聚到了于都河畔东门渡口。
  当年只有7岁的丁张发紧依在爷爷身边,盯着眼前快步走过浮桥的队伍,希望能从中找到父亲的身影——他听说,父亲前些日子在反“围剿”中负伤了。  “全城的人都来了。”丁张发回忆说。  很多人都与丁张发一样,希望再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在丁张发的家乡于都,先后有6.8万人参加红军,几乎每个家庭都与红军有着直接的关系。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就像这首闻名遐迩的歌曲所唱的,这个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从此成了多少人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再次回到家乡都是15年后的事了。”老红军钟明到现在还后悔当初没有回到离渡口不远的家中看看。
  他回忆,虽然没有人告诉他这一次要走到哪里去,但自己却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军——空了许久的子弹袋都装满了,每人都背了大量粮食,身上挂着好几双当地群众送的新草鞋。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中央红军在赣南这块曾经养育过他们的红土地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从10月16日到19日,中共中央率8.6万人的红色大军踏上了远征之路。一年之后,当钟明跟随毛泽东到达陕北时,他们的队伍仅剩7000人。  83岁的丁张发老人一次次拒绝了随子女到城里居住的建议,执意住在渡口边的老屋里,守望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河南罗山县何家冲——  红二十五军出发  浓浓夜色的掩护下,一支2900人的队伍冲出遮天蔽日的密林,悄悄向西进发。  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88岁的何国忠老人,坐在有着800多年树龄的巨大银杏下,用手向周围划了一个大圈:“原来这里白天也见不到太阳,都是密密的老林子,国民党部队根本不敢进来。
”  老人回忆,11月17日清晨,当他像往常一样给红军送豆浆时,却发现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红军一个也不见了……  1932年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在大别山越打越强,引起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重兵“围剿”,生存出现了危机。  中央的指示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至于去哪,则由红二十五军自己决定。  92岁的李天忠,曾是红二十五军军部卫生员:“部队迅速向何家冲集结,每个人一个碗口粗半米长的粮袋子,伤员全送到了百姓家里。老人全都要留下,军部只带走了一个会理发的老头……”  就在那棵历经沧桑的古银杏树下,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孤军开始长征,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
  四支长征队伍中,红二十五军人数最少,但弹药充足。  李天忠回忆,在路上,他们时刻关注中央红军的消息。  当得知中央已转战到四川,有可能北上时,1935年9月,艰苦转战近万里的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  今天,距京珠高速公路仅几公里的何家冲已不见当年的密林,只有何国忠老人家门口这株历经沧桑的古银杏树,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的见证,依然高高挺立。
  1935年3月28日,四川嘉陵江畔——  红四方面军出发  嘉陵江在苍溪县城外3公里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弯,这就是著名的红军渡。  与中央红军的起点相似,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是从越过一条河流开始的。  1935年3月28日起,近10万头戴斗笠的大军跨过嘉陵江,开始了长达18个月、漫漫万里的征程。
  “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今年91岁的杜万荣老人记得,为了渡江,红军专门成立了直属水兵连。  20岁的船工之子杜万荣被任命为连长。  “船早被敌人破坏了,我们只能用竹筏子架浮桥。河水那个冷啊,我们喝了烧酒都冻得站不住。
”杜万荣说。  晚9时许,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第30军在塔山湾主渡口,秘密将红军造船厂建造的75只“五板子”船轻轻推入江中,强渡抢滩,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右翼第31军,左翼第9军,也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川北,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为支援红军,19岁的敬文青和几个女伴各自背上70多斤的荞麦、玉米,从家门五龙寨走到100里外的坝底堡。  “我走前,她们在后,来来回回背了七转。
”今年90岁的羌族老妈妈敬文青说,她两个兄弟就是背粮背进红军队伍里的。在川北,像敬文青这样为长征大军背粮修路的各族群众多达5万,他们中不少人因此献出了生命。  1935年11月19日,湖南桑植刘家坪——  红二、六军团出发  军号声划破了湘西刘家坪傍晚的宁静,红军集结出发了。
  91岁的老红军肖瑞林还记得乡亲们送行的情景:有的手中提着葫芦装的苞谷酒,有的挎着满篮子橘叶包的糯米粑,有的拿着精心编制的布草鞋。  自从1934年10月,任弼时、肖克、王震带领的六军团从江西转战而来,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二军团会合后,蒋介石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这支红色队伍的围剿。
此刻,30余万敌人正从四面八方压来,把他们挤压在了龙山、桑植、永顺间一片狭小地区。  距刘家坪15公里的洪家关就是二军团军团长贺龙的故乡。  “随着贺龙率部长征,整个贺氏一族,留下了80多位寡妇。”83岁的贺文首说,红军长征后,洪家关三度被烧,自己也度过了6年东躲西藏的日子。
  红六军团的出发地,在距刘家坪几里远的瑞塔铺。  远征,对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来说,已不是头一次了。1934年8月7日,六军团率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西征。南昌起义时,贺龙任总指挥,21岁的肖克担任连指导员。今天,他们又携手并肩,踏上了远征之路。
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7月5日,在长征路上与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3个月后,他们在今天的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出发时1.7万人的部队仍有1.3万,是三大主力红军中损失最少的部队。毛泽东说:“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