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资料他的一生以及他的弟子 爱问知识人
他的一生 以及他的弟子
客观地说,孔子最初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老师,他只是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有意无意中组成了类似现在的社团那样的组织。大家在一起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等等。只不过是孔子比较年长,学问也在其他人之上,所以久而久之,他就成为这个社团的领袖人物,上升为老师。
孔子最早的一些弟子跟他的年龄差距只有七八岁,完全可以说在开始的时候,只是这样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一种事业,形成了他的政治影响力。 孔子在近40岁的时候,因鲁国的政治比较混乱,并没有选择做官,而是选择了与社团的一些朋友聚会。
这样就慢慢地聚集了一些年轻人。他们向孔子学习,向往他的政治追求,经常跟他在一起。后来孟子说,孔子弟子追随孔子到了“心悦而诚服”的地步,就是说他们从内到外并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而就是看中了孔子品德高尚,看中了孔子的学问大,能给大家解惑。 不过,孔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也开始从政了。
首先是鲁昭公死后,鲁国的三个大家族虽然选定了鲁昭公的弟弟鲁定公继位,但鲁国政治局面依旧混乱。面对这种更加混乱的局面,三家就想了一个主意,让孔子来出面收拾鲁国政治的混乱局面。就这样,孔子终于得到了真正的从政机会。据记载他当时先当了中都宰,即鲁国都城曲阜的行政首长,不久担任了鲁国的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
孔子到任后,就把他的弟子们根据能力都安排了相关的官职,以得于尽快开始在鲁国搞改革。但到了改革的后期,三家回过味儿来,意识到孔子改革的目的最后要削弱他们的权利,这时候他们就开始反对孔子了。所以,孔子只做了四五年的官以后,在53时就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
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所谓的天命就是指一种不可改变的力量。到五十多岁,当孔子开始在鲁国做官,达到他一生最高的政治成就时,他感觉到自己肩负起一种不可改变的使命或天命,这个天命的内容就是他在鲁国政治改革当中所推行的政治举措。孔子说过“天下无道”的话,就是说天下的政治不能再这么混乱了,一定要有秩序了,这就是他追寻的使命。
但是,不幸的是,在鲁国遭到打击之后,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遇到的这些小国的君主,不是特别的昏聩,就是特别的无道,根本不可能接受孔子的主张,更不用说任用孔子本人了。就这样,一直到了他六十多岁的时候,孔子的政治前途越来越暗淡了,他的政治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因此,对于孔子的一生,大家一致认为,孔子的成就主要是在教育和哲学领域以及政治思想上。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中,为什么到了后来只有儒家成了思想主流?这与孔子和其他的儒学大师思想的内在的合理性是分不开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孔子弟子的作用。
孔子培养了那么多弟子,传说他的弟子有3000人,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有72人。 孔子弟子的贡献,对于扩大孔子的影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100多年了,一般总认为孟子是直接继承孔子的思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什么道理呢?因为在那个时代,限于传媒的条件,思想学说主要靠人传播。而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孔子的弟子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样才能把孔子的思想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才能传到像孟子这样的大有成就的后继者手中。 孔子弟子的贡献除了思想传承之外,就是他们编纂了《论语》这本书。
这本书起初并没有名字,给书起名字是西汉以后才有的事,“论语”作为书名肯定也是在西汉以后。至于《论语》这本书的产生,说起来就更复杂了。据说,孔子去世后,弟子不管是做官的还是为学的,都中止了自己的活动,在墓地为孔子守丧三年。有一位叫子贡的弟子做生意做得非常大,堪称当时天下首富,甚至放弃了赚钱,为孔子守丧六年。
虽然中止了各自的事业,但这三年当中大家也没闲着,其活动多半是在年纪最长的子贡的主持下,大家纷纷把对老师的记忆讲了出来,并记载下来了。但是有一个规矩,只有大家都认可,认为在某某时候,老师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做过这样的事,才可以记下。如果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记为“某某闻诸夫子”,让这位回忆的人自己负责。
这一次的记录,大概是因为时间较长,又有称职的主持人,其成果基本上相当于现在所见《论语》的前十篇。特别是它的第十篇,明显是总结孔子的行事,不以言论为主,一看就是一本书的结尾。到了孔子再传弟子,就是孔子弟子的弟子那里,他们重新编辑《论语》的内容,又把他们各自老师关于孔子的说法添加了进去,这基本上就是从第十一篇到十五篇的内容。
再往后,到了十五篇以后,内容就比较乱,还出现了一些神秘的东西以及与前十五篇不一致的东西。所以,这最后五篇可能是孔子三传四传以后的弟子们的所为。受时代和本人水平的影响,他们编辑的这些内容相对要差一些。 近些年来考古发现一些最原始的材料,证明到了战国中后期以后,孔子名声已经不限于北方诸国,也传到了南方的楚国,而这些地方是当时公认的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
总之,由于弟子们的作用,孔子的名声应该说是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秦朝的时候,虽然说是秦始皇也曾焚书坑儒,但是他并不针对孔子,也不针对儒家这一家,他只是说民间普通人不能议论国家政治。秦始皇在他的朝廷里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叫博士,这些博士一般都是儒生。
他到齐鲁一带去考察,也要会见当地的儒士,听听他们对自己治理国家的意见。到刘邦建国之初,那些功臣们都不太守规矩,在宴会上喝醉了,当着刘邦的面就拔出刀来相互斗殴。后来有儒生替他想了一个办法,制定了儒家的礼仪,要求群臣在朝堂上怎么向他叩拜,刘邦看见以后感觉挺好,马上采纳。
据记载,他是第一个祭祀孔子的帝王,所以,西汉以来,孔子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虽然西汉早期,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的无为思想很有市场,但在实际政治的操作过程中,儒家思想也在慢慢抬头。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听从了董仲舒的意见,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还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