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如何辨识清刻本? 爱问知识人

如何辨识清刻本? 爱问知识人

如何辨识清刻本?

清刻本,是指清代刊刻的图书。 清刻本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其中官刻本也可以称之为内府本,刻书多为殿本,校 刻精致,纸墨上佳,堪与宋刻本相媲美。这一时期,官私刻书业均达到鼎盛。尤其是乾嘉时期,考据学兴起,学者热衷于版本校勘,出现了大批校核精审、刻印典雅的图书。
清初期刻本,字体仍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字形长方,直粗横细。康熙皇帝雄才大略,他不喜 欢嘉靖时期的那种硬体字,推崇一种端楷圆秀的字体。在他的提倡下,逐步形成了一种既非颜、柳,又非赵体的所谓新馆阁体。康熙之后,盛行“写体”和“仿宋体”,这就形成了清朝前期一百 三十余年刊刻图书中所谓软体写刻的字体风格。
嘉庆时期,国势渐衰,经济日蹙,反映在刻书字体上,也失去了往日舒展圆秀、笔势精神的灵 气,变成了团头团脑、呆滞乏神的样子。尤其是道光以后,字体变得更加呆板,世称“匠体字”。书肆坊间的刻本,更是不堪入目。清朝初年的刻书,没有避讳的习俗。
自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汉族文化中的避讳旧习。而且 随着文字狱的迭兴,避讳也就越来越严密。虽然清朝的避讳字没有宋朝时那么多,但反映在公私刻书、抄书上,则更显严紧。清朝的避讳方法主要有缺笔讳和改字讳。如皇宫的后门本来名 为玄武门,因避康熙皇帝的御名,因而改为神武门。
但刻书中最常使用的避讳方法,还是缺末笔讳。清朝的刻书用纸比较繁杂,如罗纹纸、绵纸。绵纸又可以细分为贵州绵、河南绵、山西绵等。 此外还有竹纸、开化纸、太史连纸、绵连纸、宣纸、毛边纸、毛太纸、迁安纸、官堆纸、高丽纸、日本皮纸、美浓纸等。
尽管如此,但如果从造纸原料上划分,仍然不过是皮纸、竹纸两大类。清代刻本的装帧形式,最通用的是包背装和线装,宫廷刻书兼有经折装、蝴蝶装和包背装。 现今流传的古籍大部分是清刻本。其中,乾隆前后所刻精刻本受到学者重视,有不少被列为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