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举例说明什么叫“士为知己者死”? 爱问知识人

举例说明什么叫“士为知己者死”? 爱问知识人

豫让,曾经是一个事业上的失意者。作为一个食客,显然都希望自己得到重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出人头地,让自己的作用得以发挥。豫让曾经到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去当食客,作为一个有新思想、充满了满腔报复的青年,当然想要大展拳脚。可惜所遇非人,范氏和中行氏虽然与晋国的其他四家齐名,不过实力显然较弱,而且思想保守、不思进取。
豫让的满腔热情在这里遇到只是过于客气的礼节性接待,给了他一个无关痛痒的位子,却没有作为的机会。虽然衣食无忧,却会使人变得懒散,没有斗志,消磨掉年轻人的锐气和雄心。他在范氏那里找不到机遇,到了中行氏那里依然如此,豫让的心情糟糕至极,他投向了智伯——这位晋国的第一权臣。
智伯是个有野心的人,也许早就在谋划着要铲除其他几家了,可是渗透的速度很慢。此时,豫让的到来,让智伯看到了铲除范和中行的希望。豫让在智伯这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出则宝马香车,入则美酒筵席,但更关键的是智伯的信任。他的智识,他的计谋,他的进取心,都被智伯看在眼里,并且得到了赏识。
当日,他定于智伯在白天与黑夜里商议晋国之形势,尤其是首先除掉范与中行两家,他分析了两家之情况,又讲了出兵之策,直让智伯一位自己捡到了宝,更可笑范与中行有眼无珠,竟识不得黄金美玉。而豫让也定然是倾其所有,献计献策,一个是伯乐,一个便为千里马,却是何等和谐。
想想一个穷困潦倒、四处碰壁的有志青年,在智伯这里终于得到了人生的春天,换发出了全部的生命力量,智伯在他的心目中早已经是伯乐的化身。可以说,在他心底,早已经抱定了终身未智伯效力的忠臣思想。而智伯突遭不幸,豫让逃到了山中,他发出了那千百年后,我们仍能记住的话:“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忠臣不侍二主”,以豫让之才,显然能够再谋一个好位置,三家也不是范和中行氏能比的,但豫让的心底深处,自己只有一死以报智伯,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灵魂,所以他要报仇,哪怕是死,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第二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