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沈阳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沈阳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沈阳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沈阳故宫是全国遗存下来的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代最早的一座 皇宫。它位于沈阳旧城的中心。沈阳旧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后金(清 朝的前身)于天聪五年(1631)改造而成的。城内呈“井”字形大街,故宫恰在 “井”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整个故宫金瓦红 墙,光彩夺目,白玉石栏,庄重大方;五彩琉璃,色彩斑斓;雕梁画栋,巧夺天 工。它始建于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建成于明崇祯十年(清崇 德元年,1637)。其创始人努尔哈赤,原为建州女真部落首领,曾任明朝建州卫 都指挥使。
明万历十一年(158),他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至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称汗,建国号大金,建元 天命。之后,曾在关外三易都城。天命十年(1625)奠都沈阳,始建宫殿,翌年8 月11日病殘。他的继承人、第二代汗皇太极在此继续进行了营造和扩建。
1644年, 清世祖福临在这里即位称帝之后,改元“顺治”,并于当年挥兵入关,统治了全中 国。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沈阳故宫便被称为“陪都宫殿”。清王朝把故宫和盛京 (沈阳)一起,视为“龙兴圣地”、“沛里故居”。此后,清历朝皇帝循制祭祖, 恭渴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曾先后11次来到这里。
这期间曾对故宫进行过多 次大修、增修和扩建。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 的大政殿、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 殿、凤凰楼及清宁宫等。西路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仰熙斋、嘉荫堂等。
整个 宫殿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民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的皇宫。例如,故宫 内的殿宇,全部建在平地上,而居住用的后宫,却建在3。8米的高台上,形成了宫 高于殿的特点。这与女真族长期生活在半山区,通常把住室建在“阿拉”(平岗) 之上的习俗是联系在一起的。
沈阳故宫的台上王宫,形成了一个“四合院”式的住 宅群,保留了满族民间的建筑格局。宫殿建筑多用黄琉璃瓦以绿镶边,脊上装饰着 绚丽多彩的五色琉璃,体现了少数民族喜用多种颜色的特点。其主要建筑多为“硬 山式”,即山墙全部用砖垒成,窗户纸糊在窗外;各宫殿均用火炕和火地双重取 暖;清宁宫的西四间,南、西、北三面相连的“万字炕”;宫后西北角拔地而起的烟囱等,都反映了满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
这座具有独特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代皇 宫,在清朝灭亡之后,便被辟为博物馆。1953年建立沈阳故宫陈列所,1954年改为 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曾拨出大 量经费修缮这些古代遗迹。它既保留着清代完整的古建筑群和金殿寝宫的华贵陈 设,又是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着明清两代艺术珍品和工 艺美术品,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这套特种邮票设计者采用传统中国画的透视方法,用黄色仿古绢做g色,突 出了线的运用,展现了沈阳故宫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