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有哪些种类? 爱问知识人
篆书有哪些种类?
篆书体系较复杂,一般分为大、小篆。秦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均属大篆,秦篆属于小篆。(1)甲骨文:篆书是最早产生的字体,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篆书是殷、周时期的甲骨文。其中更多的是殷代甲骨,它是刻在龟甲(主要是腹甲)和兽骨(多是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产生,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殷代青铜器的大量使用,为甲骨文提供了锋利的刻刀。所刻文字笔画直劲、纤丽。从已发现的十几万片甲骨中看,除直接刀刻外,也有先书后刻的痕迹,说明那时已经产生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并从漏刻的笔画中得知当时甲骨上刻字是先直后横。
从其文字内容来看属于古卜文字,所以甲骨文又称“卜文”。因为是刀刻的,所以也称。“契文”或“殷契”。因为它首先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所以又叫“殷墟文字”虽然它司母戊方鼎铭文。殷商时期是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已成体系的汉文字,但出土却最晚;1899年才开始发现。
其后又在陕西周原、山西洪赵坊堆等地发现了周代甲骨。(2)甲骨文是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已形成汉字体系的实物资料,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古代书法史的一部分重要依据。金文(又称钟。鼎文):殷商是继夏之后的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不仅农业、畜牧业有很大发展,青铜器的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当时由铜、锡、铅按一定比例配合冶炼出来的青铜比纯铜更为坚实耐用。
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少。所以研究“金文”一般以西周为代表,因周代不仅青铜器制造技术更臻完善,装饰花纹精于商代,一般铭文字数一也大大增加。多者如《毛公鼎》达497字,《散氏盘》达357字。二者皆属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从其书法艺术水平来看,也较商代甲骨、金文有了明显进步。
如《毛公鼎》上的金文不仅笔法精严,且行气流畅磅礴。《散氏盘》上的金文,体势瑰丽,茂美厚重,粗放质朴,变化丰富。总的来看,金文因经过范铸,比甲骨文的笔画浑厚粗壮,且有日趋规范整齐的倾向。(3)籀文:是周代大篆规范化的产物,鉴于殷甲骨和周金文,一直存在着写法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周宣王中兴之际,搞了我国书法史的第一次文字规范化,并有史籀大篆十五篇传世,后人已不得见,只能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见其遗文。
多因过于追求均衡、对称而不避笔画、结构的繁复。在传世的青铜器中,《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等铭文近之。论大篆者,也有的籀文、金文不分,统称为“古籀”。(4)石鼓文:秦以前的大篆石刻,只有石鼓文可信。从书体来看,属于籀文体系,也可以视为籀文和秦小篆之间承先启后的书体,从其文字内容来看,为记载秦之先世游猎之四言诗,因此又名“猎碣”。
该鼓共十面,唐初在陕西雍县之三畴原发现。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一面,文字已剥落殆尽,其他鼓也多有残损。但因是我国现存之最早文字石刻,至为珍贵,又因其遒丽端朴,学篆书者,也往往兼习或专攻。(5)六国古文;为战国时期异于籀文体系的文字。尽管周王室想统一大篆搞了籀文,一度使用过籀文的仅限于成周一带或尚能尊周的某些诸侯王国及曾占领成周地区的先秦。
至于齐、楚、吴等地区的书风,则多与籀文迥异,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异政,文字更不统一。这种既不同于籀文、又不同于后.来秦小篆的战圖文字,后人称之为“六国古文”或简称“古文”。(6)小篆:是秦代篆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适应其政治经济集中统一的局面,还实行了统一度量衡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
所谓“书同文”,即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文字改革,也是篆书的第二次规范化和统一化。但这次更突出的特点是简化,即以周代的籀文为基础,保留其笔划、结构较为简单的字,简化其笔划和结构繁复的字,正如《说文解字·叙》所说:“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是也。
”从小篆的审美原则来看,与籀文、石鼓文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以笔划道劲、圆转、婉丽、平稳、端正、均衡、对称为主,其传世的代表作是《泰山》、《峰山》、《琅琊台》等刻石,传为李斯所书。唐代继李斯之风格者有李阳冰,其代表作有,女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碑》。
清代邓石如、吴熙载等人在此基础上略有风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