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棒球和垒球有什么区别 爱问知识人

棒球和垒球有什么区别 爱问知识人

答案一。 1。硬式棒球是以软木或橡胶为芯,以毛线缠绕其外,最 。。外 面用牛皮包复。软式棒球则是空心橡胶制成,除有大小尺寸的差别,还有弹跳幅度的差异。 2。棒球和垒球除了球棒和球不同之外,规则上也有些差异。 3。因为棒球场地太大,女孩子受到天生的限制,因此几乎都是打垒球。
不过纯粹运动健身的话,棒垒球皆可,当然用软式棒球的安全性就更高。4。投球的方式不同,球的大小不同规则也有一点点不同 垒球还有分快垒跟慢垒。5。垒球是大颗的 棒球是小颗的 投球方式也不依样。二。垒球与棒球的比较(zt)  如果熟悉棒球的话,大家可能会发现垒球与棒球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
同时大家也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垒球使用的球比棒球大。  垒球各垒之间相距18。3米(60英尺),而棒球垒与垒之间的距离为27。45米(90英尺)。  在垒球中,投球距离为12。2米(40英尺),而棒球的投球距离为18。
4米(60英尺,6英寸)。  垒球的投球手采用下手臂运动投球,而棒球投球手则采用举手过肩的办法投球。  与棒球的投球手不同,垒球投球手不在突出的土墩上掷球。  在垒球中,跑垒员在球投出掷前必须保持一只脚落地。  垒球有七局,而棒球有九局。
  另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如果九局以后,两队仍是平局,垒球规则规定,各队在附加赛时,在各自的半局,跑垒员将从第二垒开始跑,以增加得分机会。  此外,垒球在第一垒有一个安全垒,即附加在普通的白色垒旁边的橙色垒,用来避开冲撞。跑垒员必须跑到橙色的安全垒,而第一垒球员必须跑到白色垒。
一、棒球运动简介  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和球进行的一项球类运动。这既是业余竞技运动也是一项职业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当一名运动员跑完全部垒位,并未被判出局即得一分。棒球场分为内场和外场,正方形的内场的4个角上各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
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临界外场的两个边和界外地区另外两个边围 。  棒球的球棒是坚硬,光滑的木制棒,一般为3英尺6英寸长(1。668米)。圆球的表层是用马皮包裹的。棒球被当作是美国的国球(全国性娱乐)。国际棒球联合会是业余棒球运动的世界管理机构。棒球将列入1996年下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棒球要求(运动员)具有速度和力量,平衡与协调,柔韧与灵活等项素质。作为一名队员与全队的配合能力是重要的,个人技术如击球,投球和防守也是重要的。   二、棒球常规知识  1)世界性业余棒球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  国际棒联是世界业余棒球管理机构。
IBA是国际棒球联合会的简称。   2)棒球比赛中的裁判:  裁判人员包括一名主裁判(司球裁判员)三名司垒裁判员和若干名记分员。司球裁判员负责使用规定手势同时喊出“球”或“击”。司垒裁判员判定安全和出局。   3)棒球队的组成:  一个棒球队由9名队员组成。
实际上一个队可以有20名队员,但只能有9名队员上场。(替补队员没数量限制。但是替补队员不能第二次上场比赛)   4)棒球场地的规格:  简要地说,球场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正方形。四个角上名有一个垒位,内场也叫“方块”。内场是由界内地区与界外场临界的两个过和界旬地区另外两个边围绕而成。
或译为:[内场呈正方形,其中两个边紧接外场院(属界内地区),另两个边紧接界外地区。]   5)击球员击出什么样的球叫本垒打:  击球员能打出跑完各垒回到本垒的球叫本垒打。多数本垒打球都从界内外场地区飞出围栏。   6)棒球运动员的个人基本技术:个人的基本技术包括:击、投、守、准确传球、跑垒和偷垒。
  7)投手如何投球:  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握球方法投出,如曲线球、滑球、指节球和快速球等。  8)成功击球的要领:  最重要性是击球的站立姿势,向后引棒,伸踏,挥棒,中球和后继动作。  9)棒球比赛有哪些防守位置:  棒球防守位置有投手,接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游击手,左外场员,中外场员,右外场员。
奥运会使用的是“速投垒球”。这种球的球速比一般垒球要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投球的速度最高时达到118千米/小时,而绝大部分的天才投手也都达到了100-115千米/小时。击球手应该站在离本垒12。2米(40英尺)处,这样击球队员要击中球就有相当大的难度。
1996年,为了备战奥运会,美国垒球队在全国进行了巡回比赛。在总共61局比赛中仅让对方得了3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队61局比赛总分高达441分之多。由此可见,美国队击球技术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竞赛:  垒球是一种以两支队伍交替击球和接球的比赛项目。
比赛双方的目的是力争在7局比赛(即七轮击球)中获得最高分。如果一方有3名击球手被淘汰出局的话,那么,该队的半局就宣告结束。如果七局比赛之后两队打平的话,两队将进入附加赛,直到有一方获胜为止。  得分:  在一局比赛中,如果击球手击中球后沿逆时针方向顺利到达一垒,然后跑完所有的三垒,最后跑回本垒,此时,这支球队得一分。
击球手击中对方队员投出来的球后,该击球手占得一垒。击球手击出来的球必须落在边线以内,对方接球队员之前,这样,对方接球队员就有可能用其手套将球接住。在接球手拿球上垒之前,击球手必须先到该垒。  上垒:  如果击球手将球击出场外(击球区外四个投球点以外)或者被对方投出来的球打到身上,击球手也能安全上垒。
但是,如果是一个本垒打,经常是将球击出场外围栏,那么,击球手和所有跑垒球员都要绕各垒跑一周,然后马上得分。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击球队员安全到达第一垒后,然后其他击球手击中投球后,逐垒占领,这样才能得分。  击球队员和跑垒员可以跑到下一个没被其他跑垒员占领的垒。
但是,如果击球队员在接球队员之后上垒,那么,该击球手就被淘汰出局。如果击球手打出一个地面球,那么,一垒的跑垒员就要尽快跑到第二垒,这样,击球手就能轻松的跑到第一垒。类似的,如果一名队员被迫跑到其队友原先所占的垒时,其他的跑垒员也要相应的跑到下一垒。
  在这两种情况下,跑垒员都必须跑垒,而接球手在接到球后,只需比跑垒员先到下一垒,就可以将对方跑垒员淘汰出局。不需追赶对方跑垒员。。  将对方击球手淘汰出局:  投球手的目的就是要将击球手(即跑垒员)淘汰出局。要达此目的,有如下三种途径:  迫使击球手向内场手击出一粒地面球,(内场手向一垒球员掷出球后,立即跑到一垒)。
  迫使击球手将球击向空中,这样队友能将球接住。  迫使击球手三击不中出局。  其他规则:  如果击球手打出一粒边界球,除非该队员在此之前已击出两粒好球,那么这个球算击球手的一次失误。  如果击球队员在前两次击球失败后,第三次击出的球被接球队员接住,那么,该击球手就会以三击不中而被淘汰出局。
  接球手一旦接到被击球手打到空中的球,跑垒员就必须离开本垒,然后在接球手之前赶到下一垒。  在球被接到之前,如果跑垒员跑离本垒,而且,接球队员在跑垒员赶回之前拿到球并成功上垒的话,那么,该跑垒员被淘汰出局。  击球手可以跑过第一垒,但如果她跑过或滑过第二垒或第三垒,就有可能被接球手追上而被淘汰。
  跑垒员可以在击球手击球之前就开始跑垒,或叫窃垒。  击球手在第三打时,触击球犯规就会被淘汰。  投球手在掷球时必须至少有一条腿着地。  队员被替换下场之后可以重新上场,但是一名替补只能替换一名场上球员。  垒球场:  通常,垒球得内场为泥地,外场是草地。
因为垒球场内场被本垒和其他三垒围成一个菱形,所以垒球场也被称为菱形场。  垒与垒间隔18。3米(60英尺)一条假想的线将四个垒连成一个锐角为45度的菱形。  投球手站在球场中央一块橡胶制的投球垫上。实力强劲的投手一般都能将球以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掷出。
但是,为了扰乱击球手的击球节奏,投球手也会掷出一些稍慢一点的球,比如说为使打击手打空而投的缓慢球。  外场的大小不那么严格,但是,女子速投垒球的本垒离外场围栏之间至少应该有61米(200英尺)。  奥运参赛资格:  将有8支队伍角逐2000年悉尼奥运会。
作为主办国,澳大利亚队自动入选。通过1998年世界杯,美国,日本,中国和加拿大均获得了奥运参赛资格。另外三支队伍分别是,意大利,新西兰和古巴。这三支队伍通过地区锦标赛取得了参赛资格。  比赛方式:  这八支队伍都在一个球场内比赛,每支队伍都将与其他七支队伍遭遇。
前四名将进级半决赛,半决赛中,第一名将对阵第二名,第三名与第四名对阵。第一名和第二名球队的败者将队阵第三名与第四名球队中的胜者,而这场比赛的得胜一方将与第一名球队和第二名球队之间的胜者争夺总冠军。,  垒球与棒球的比较:  如果各位熟悉棒球的话,大家可能会发现垒球与棒球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
同时大家也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垒球使用的球比棒球大。  垒球各垒之间相距18。3米(60英尺),而棒球垒与垒之间的距离为27。45米(90英尺)。  在垒球中,投球距离为12。2米(40英尺),而棒球的投球距离为18。
4米(60英尺,6英寸)。  垒球的投球手采用下手臂运动投球,而棒球投球手则采用举手过肩的办法投球。  与棒球的投球手不同,垒球投球手不在突出的土墩上掷球。  在垒球中,跑垒员在球投出掷前必须保持一只脚落地。  垒球有七局,而棒球有九局。
  另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如果九局以后,两队仍是平局,垒球规则规定,各队在附加赛时,在各自的半局,跑垒员将从第二垒开始跑,以增加得分机会。  此外,垒球在第一垒有一个安全垒,即附加在普通的白色垒旁边的橙色垒,用来避开冲撞。跑垒员必须跑到橙色的安全垒,而第一垒球员必须跑到白色垒。
  最后,在奥运会中,棒球已经采用木制球棒,而大多数垒球击球手仍用铝制球棒。在垒球中甚至还可以使用三面球棒,但人们仍喜欢使用普通的圆形球棒。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