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庄子鼓盆而歌出自哪里? 爱问知识人

庄子鼓盆而歌出自哪里? 爱问知识人

庄子鼓盆而歌出自哪里?

庄子鼓盆而歌,典出《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却见到庄子像簸箕似的坐在地上一边敲着盆子一边唱歌,惠子感到很不解,责问庄子说:“你的夫人跟你一同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伤心流泪也就罢了,竟然还敲着盆子唱歌,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惠子说:“不是这样的。
当她刚刚死去的时候,我自己何尝不是很难过啊!可是细细想来,她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也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恍恍忽忽之间,变化而产生气息,又经过变化而产生形体,再经过变化而产生生命,如今又变而死去,这种变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
现在她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却还要号啕大哭,不是太不通达于命运了吗,所以才止而不哭了。”庄子鼓盆而歌的行为,并非是不为妻子的死去而悲伤,而是对于人的生死持一种通达的态度,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的生死观上的具体表现。庄子的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苏轼在《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里表达的就是庄子所怀有的那种对于生死的达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