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浑脱”是怎么制作的? 爱问知识人

“浑脱”是怎么制作的? 爱问知识人

“浑脱”是怎么制作的?

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塞上曲》:“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 臾。”诗中的浑脱,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我国西南、西北有许多 河流,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不能行船。为了解决过渡的问题,古代劳动 人民便“缝革为囊”,充入空气,作为泅渡工具。因此,唐代以前,一般将 这种工具称作“革囊”。
到了宋代,制作方法有了改进。“浑脱”的制法 是将羊宰杀以后,从两腿交裆处开口,割去头蹄,掏出内脏,然后从开口 处按自后而前直到头部的顺序,像脱衣裳一样,把羊皮囫囵剥下来,用水 浸3到4天,至有异臭味后取出晾晒一日,去毛洗净即成原皮。灌入盐 水和香油,扎好开口,待熟制发酵并有油浸出时再加以鞣制,再注入新的油液熟制。

这些羊皮筒子经过发酵、脱毛、柔韧,然后用麻绳系住脖子口、尾部和4只蹄部,再从蹄部用嘴吹气后,用麻绳子扎口,就成了浑圆气鼓的浑脱。一次充气,可以使用很长时间。这种剥制皮张的方法,称为“浑脱法”。浑,解释为“全”;脱,即剥皮。从此,“革囊”之名就改叫“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