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高卢战记-《高卢战记》是谁的著作 爱问知识人

高卢战记-《高卢战记》是谁的著作 爱问知识人

恺撒的《高卢战记》 公元前2—1世纪的罗马,已经由一个台伯河畔的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殖民霸国。强大昌盛的罗马共和国崛起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古罗马统帅、政治家、作家懦略·恺撒。 公元前100年,恺撒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
他从小就接受了正规的贵族式教育,年少有志,向往权力。在恺撒从政的年代,罗马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激烈。城邦共和国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性霸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公元前73年爆发了空前规模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奴隶制的基础,加速了罗马共和国制度的崩溃。
在奴隶起义的冲击下,奴隶主内部分化成主张改革的民主派和反对改革的共和派。 由于亲戚的关系,恺撒一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就受到了民主派的影响。当时罗马的民主派代表人物马略是恺撒的姑父,秦纳是恺撒的岳父。恺撒先后出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官和大法官等职。
 有一次,恺撒因公然支持当时罗马独裁者、共和派贵族头子苏拉的政敌马略,受到苏拉的打击被逐出罗马城。据说,他在逃之中被一伙海盗绑架。海盗头见恺撒气宇轩昂,衣着不俗,便问他:“你准备拿出多少钱来换取你的自由?”恺撒对他不屑一顾,若无其事望着大海。
强盗头见他有些不恭之态,生气地说:“你必须交20个塔伦(罗马货币)!”当时赎一个普通人只需二三个塔伦。恺撒听了要价,转念一想便说:“难道我的身价就值这么几个钱?这简直是对我的侮辱。你必须索取50个塔伦,这样我才肯留下来当人质,就让我的仆人回罗马筹集去吧。
”海盗头被他的气势吓住了,惟命是从。从此把这个特殊的 “人质”另眼相看,尽力地优待他。恺撒每天写诗、写文章,还把自己的作品念给海盗们听。就这样被扣留了38天。交了赎金后被放回,恺撒脱难后,立即组织人,将这伙海盗一网打尽。 苏拉死后,恺撒才得重返罗马。
罗马人把他作为英雄来欢迎,从此他青云直上,升任了司法官的要职。恺撒为了收买人心,散尽了全部的家财。他那杰出的演说才能,慷慨大度的作风,刚毅机敏的性格,使他在罗马市平民中赢得了巨大声誉。 恺撒的雄心是建立专制的罗马帝国,觊觎的是独裁者的地位。
但是他看到自己的力量还不够,便于公元前60年,与当时两位显赫的人物庞培和克拉苏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前三头同盟”,“前三头”左右了元老院,第二年,恺撒被选为执政官。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认识到抓军队的重要性,次年,他为自己谋到一个肥缺:西班牙行省总督(即高卢总督)之职。
 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49年,在戎马倥偬的十年里,他统率4个军团,对高卢(今法国、比利时等地)发动了8次远征,同数以百万计的“蛮族人”作战,终于征服了他们。《高卢战记》这本书就是恺撒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的一部纪实体的文学作品。 《高卢战记》全书分8卷,前7卷写的是公元前58年到52年这7年的事迹,每年一卷,由恺撒亲自执笔。
第8卷写的是公元前52年至公元前50年年底的事迹,这一卷是由恺撒的僚属续成的。 精彩的第7卷写的是第8次远征。公元前52年,高卢阿浮尔尼部首领维钦及托列克斯率领全部落起义。他知道尽管自己有大批的武装和广泛的兵源,但与骁勇善战、装备精良的罗马军队决战却难以取胜。
因此他采取了焦土政策,耐心地劝说高卢人烧毁自己的村镇和粮草,以断绝罗马人的给养。维钦及托列克斯带领他的军队经常神出鬼没地袭击罗马人,但却从不与他们正面交战。他想把罗马军队拖垮,使其丧失战斗意志,等到罗马人精疲力竭,甚至撤退时再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一着果然很厉害,令恺撒大伤脑筋。战争拖延下去,不仅粮食要出现危机,到了冬季作战给养上的问题就大了,对当地的部落军队就更有利了。恺撒终于想出了诱敌之计。他装出山穷水尽的样子,然后发动了不计后果的夺取粮草的战役,结果损失了700多人只好撤退,当撤退到林恭内斯这一地带时,维钦及托列克斯认为时机成熟了,遂与恺撒决战。
恺撒有备而退,捕捉到战机后,把维钦及托列克斯的8万军队一举合围在阿来西亚要塞。这时恺撒以10个军团(约6万人)及一部分日耳曼、爱杜依军队,筑起一道长达11罗里的可攻可守的围城工事,切断了维钦及托列克斯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又击溃了26万各地的高卢援军。
维钦及托列克斯弹尽粮绝,外援无望,被迫投降。到公元前51年,恺撒又恢复了高卢的平静。 《高卢战记》虽然是恺撒在戎马倥偬的征战空闲中写成的,但这部著作文笔清新、结构严谨,叙事翔实,这些特点,使得《高卢战记》成了用拉丁文写作的典范著作。作为历史见证人,恺撒对高卢、日耳曼人从氏族公社向萌芽状态的国家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也不吝笔墨,所以《高卢战记》又成了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手资料。
恩格斯就多次地在他的著作中引用过这些记载。 高卢战争显现了恺撒杰出的军事天才,他总是善于判断和利用形势,行动果敢迅速,他在战斗中又能身先士卒,有巨大的号召力。《高卢战记》让人充分地领略了恺撒作为军事家的风采。他凭着精锐的部队屡屡以少胜多,从取得胜利的战绩素描,对后人用兵指挥都有极大的启迪,该书堪为军事家的必读之作。
无冕之王恺撒 公元前60年的一天,古罗马城中一个深宅大院里,有三个掌握罗马共和国实权的人物聚在一起。只见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面带刚毅的神色,庄严地举起右手,发誓说:“为了罗马的前途,为了罗马的民主,我发誓,愿与二位携手并肩,同贵族元老院斗争到底!”这个人就是恺撒,当时担任罗马的大祭司长。
 恺撒约出生于公元前100年,贵族出身,青少年时就希望自己将来能登上罗马的政治舞台,有强烈的权力欲。据说在他20岁时,地中海上的强盗把他抓去,向他索要20塔伦的赎金。恺撒对强盗说:“我的身价要比20塔伦高得多,你们应该要50塔伦才对。”不久,恺撒家人根据他的信,以50塔伦把他赎出。
恺撒随即带着船队把强盗追上,并把他们全部送上断头台。 恺撒为了登上政治舞台,从小勤奋学习,并特别锻炼讲演,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当他获悉罗马总督有贪污丑行时,便挺身而出,控告这个总督的不法行为,于是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当时,罗马政局一直被贵族元老院所左右。
这些人反对民主势力,处处推行落后保守的政策,问题全部集中在罗马的公民权上。原来,当时罗马的政策是,只有住在罗马城里的奴隶主和自由民有罗马公民权,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常和平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
此外,罗马城中的另外两个要人庞培和克拉苏也和他一样,积极反对元老院,但是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力量单独战胜贵族势力。于是,恺撒便约了庞培和克拉苏,共结秘密联盟,史称“前三头同盟”。 三头同盟中,以庞培的威望最高。他曾先后平定过西班牙起义,消灭过地中海上的海盗,征服了小亚细亚。
经过深思熟虑,恺撒决定把已经订婚的女儿许给了庞培。这一手果然灵验,不但三头同盟巩固了,而且也使恺撒当选为罗马的执政官。不久,又被任命为高卢总督。 古代的高卢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高卢属罗马,而北高卢人却是一些原始部族,他们住在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广大地区。
公元前58年,恺撒担任高卢总督实际是在南高卢。为了扩张,为了征服强悍的北高卢人,恺撒采取分化瓦解、拉拢打击、步步蚕食的政策。他以四个兵团为后盾,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占领了800多个城堡,歼灭和俘获北高卢人200多万,把罗马的边界推到莱茵河岸边。
之后,恺撒又带兵越过莱茵河,侵入日耳曼地区,势力远及今法国、比利时一带。不久,他又越过英吉利海峡,攻入不列颠(今英国)。 恺撒的显赫战绩和卓越的军事天才,赢得了罗马人的欢呼,使他的威信日益高涨。此时,三头同盟之一的克拉苏已经去世,另一个执政官庞培对恺撒的威望日高惴惴不安。
为了扼止恺撒的权力膨胀,庞培联合元老院,颁布命令让恺撒迅速返回罗马,交出兵权,否则就以“公敌”论处。 恺撒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回罗马交兵权是自投罗网。于是他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当即带兵回攻罗马。公元前49年,恺撒的军队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罗马和整个意大利,庞培和大批贵族元老仓惶出逃希腊。
 在希腊,庞培号令罗马各城邦,又集结了大批军队,准备与恺撒决一雌雄。公元前48年,恺撒率军进攻希腊,与庞培的军队在北希腊贴萨利亚境内的法萨罗展开激战。当时就两军的实力来说,庞培占有明显的优势。他拥有45000步兵和7000骑兵,而恺撒只有30000步兵和1000骑兵,但恺撒的军队士气高昂。
5月12日双方交战时,由于庞培指挥失当,结果一败涂地。最后,庞培不得不狼狈地逃亡埃及。 恺撒乘胜带兵追入埃及,埃及国王害怕恺撒,只得将庞培的人头割下献给恺撒。至此,恺撒当年的女婿,被恺撒逼得身首异处,恺撒于是成了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
公元前45年,恺撒正式宣布自己为终生独裁官。此外,他又取得了监察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头衔,还被人送给罗马的“祖国之父”称号。他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恺撒的独裁统治,使罗马一跃成为欧洲大国,军事强国。他又进一步改革了政体,使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人们都把他看成是“无冕之王”。
然而,深受罗马共和制度熏陶的罗马公民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专制君主的统治之下。不少人开始对恺撒不满。于是,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共和派分子发展成一个60人的集团,他们决定谋杀恺撒。 公元前44年的3月15日,恺撒去元老院参加一次大会。
步入议事厅门口时,有人塞给他一块记事板,向他透露有人要谋杀他。但恺撒根本没有看这块记事板就把它装在口袋里,因为他太高傲了。就在恺撒坐下不久,阴谋分子以商量事情为由接近了他,于是群手齐下,向他连扎23刀,其中致命的三刀终于使这位无冕之王气绝。 恺撒死后留下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两部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
这两部书以文笔清新巧妙著称,使他又得了文学家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