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官员级别怎么分 爱问知识人

官员级别怎么分 爱问知识人

详细的这里写不下,简要说几点吧。一、中央政府官员。1、文职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一般为二品、三品。到明清两朝才有一品官做中央最高官员的现象。例如唐朝:中央三省最高官员(尚书左右仆射就是俗称的“宰相”)品秩  中书省:中书令(正三品)、中书侍郎(正四品上)、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门下省:侍中(正三品)、黄门侍郎(正四品上)、给事中(正五品上)   尚书省:左仆射(从二品)、左丞(正四品上)、右仆射(从二品)、右丞(正四品下) 宋代“宰相”应该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二品。
例如宋太祖登基的时候,就有人曾难为时任“宰相”的赵普,说宰相是二品,XX(记不清了,是个一品官职)是一品,朝拜的时候应该谁在最前面?赵普半天说不出话来。似乎是在《帝国政界往事》看见的这个故事(记不清了)。 明清两代官制有所变动,基本上明清的大学士都是一品官。
例如明代的内阁首辅。清代的大部分军机大臣(清代各部二品侍郎就可以入值军机,因此不是所有军机大臣都一定是一品官。) 古代京官,六品以上可以称为“京堂”,即京官中的堂官。三品以上称为“卿贰”,属于国家重臣。六部尚书品级各代不一,唐代最高不过三品,明清都是一品。
六部中的具体办事官员,例如给事中、主事等,一般都是四至六品。谏官(例如御史台)长官是正三品,下属的谏官一般最低六品。“九卿”如大理寺等长官,京城最高行政长官(例如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北京市长)等,都是正三品。2、武职武职官制有常设官职与临时官职之分。
例如汉代大将军、车骑将军等都是常设官职,李广利的“贰师将军”就属于临时官职。临时官职大小只能具体官职具体分析,在此仅对常设官职略说一二。隋唐以前中央最高武职一般都是正一品。散号将军(如征东将军等)不一定,从正三品到正七品都有。二、地方官员。
唐代地方官员最高正三品(由亲王遥领,并不到任的有从二品)。例如边疆督护府的都护,内地管3万人以上的州刺史都是三品官。县令最高正五品上,最低从七品下(正五品上比从七品下高11级)。一般而言,明清基本上各省总督一品,巡抚二、三品(袁崇焕担任过三品辽东巡抚)。
各道台四品,府尹四品、五品,州长官(知州)六品,县长官(县令、知县)七品。一般而言,地方武职,明代总兵为一品至三品(戚继光曾做过一品总兵),一般以三品为多。清代地方的提督为一品至二品,满洲八旗的官级相对高很多,统领(理论上只管辖一旗7500人)为二品,参领为三、四品(理论上管辖一甲剌1500人,相当于一个团长,却只比北京市长略低,估计和各省省长应该是一级),佐领五品(管辖以牛录300人,比连长大点,算副营长吧,却和地级市的市长一级)。
先简要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