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哪里有雕卖(河间有卖雕的吗)

哪里有雕卖(河间有卖雕的吗)

每天清晨5时,沧州河间市景和镇欢留村的一处农家小院就会亮起灯光,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开始伏案工作,心无旁骛地打磨着他心爱的木雕作品。

小伙子名叫韩双喜,今年34 岁。在他的木雕工作室内,木 材 芬 芳 弥漫。淡淡清香中,花卉、飞禽、仕 女 …… 一 件件题材各异、形态万千的木雕挂屏是那么细腻精致,那么逼真传神,栩栩如生,让人眼前一亮。

▲韩双喜在进行木雕创作。

背起行囊只身学艺,

荷塘观摩险落水中

韩双喜儒雅帅气,在当地有“木雕匠人”的美誉。说起与木雕结缘,韩双喜说,或许是纯属偶然。

韩双喜的爸爸韩焕昌是一名木匠,年轻时经常在家里打家具、做木床。韩双喜从小跟在爸爸身边,耳濡目染,也对那些木头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更让韩双喜感兴趣的是,爷爷置办的一套实木家具上的雕花。其中几片雕刻花板,韩双喜一直珍藏着。他说:“这些花板属于浅浮雕,很是精美。我曾为此查找过一些资料,从而对木雕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过,韩双喜真正喜欢上木雕艺术,还是后来看到一个朋友手机里存的木雕葫芦图片:葫芦惟妙惟肖,叶片脉络清晰,藤蔓精致生动……当时他就被“打动”了,决心学习木雕。

2008年,韩双喜背上行囊,只身到天津学习木雕技艺。

从了解木雕的种类到认识雕刻用的刀具,从选料、打磨到着色上光……韩双喜学得很刻苦。两年后,他就可以在师父指导下雕刻一些小物件了。当然,基本的雕刻技艺是学会了,但怎样把作品雕刻得有灵气、有情感,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感悟、揣摩。

2010年,在师父指导下,韩双喜雕刻出了自己的作品《富贵》,这是一件半镂空的木雕作品,还在天津民间艺术展中获得了优秀奖。

在韩双喜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件名为《清水出芙蓉》的作品,当时他在创作中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为了把作品雕刻得更形象、更生动,韩双喜找到一处荷塘观摩实物,一站就是半天。其间,他边观察,边体悟,废寝忘食,静心观察不同时段荷花的差异。他不怕累、不怕热,一会儿蹲下看叶背的脉络,一会儿站起看怒放的荷花。为了看清一朵藏在荷叶下的含苞待放的花苞,还险些掉进池塘……

夜深了,韩双喜回到工作室,将自己看到的不同形态的荷花画了出来,一连画了几十幅。三个月后,他雕刻的作品出来了,栩栩如生,令人称叹。

▲韩双喜木雕作品

构图时陷入沉思,

忘记自己在厕所

2012年,韩双喜学成回家,把自家的西配房装修成雕刻工作室。多年来,他的木雕作品都出自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

韩双喜的家位于村南部,是一处老宅院,院子很大。一进门,一股淡淡的木香袭来。在他的工作间,长方形、圆形、扇形的木雕挂屏林林总总,挂满墙壁。《花开富贵》《多子多福》《福寿安康》……题材丰富的作品有镂空的,有半镂空的,图案层次分明、细腻精微,形象逼真传神。

“这些都是他用心血雕刻出来的。”韩双喜的妻子乔艳玲说,韩双喜文化不高,却对这些高雅的东西感兴趣。每次进行创作,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

“为了思考构图和寻找灵感,他没少做‘出格’的事。吃饭了,要喊上三五次;饭冷了,我还要一次次地给他热。还有一次,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上厕所,结果两个多小时也没出来。我以为他身体不舒服,在厕所门口喊了好几次他才出来。你猜他干什么了?他竟然蹲在厕所构图呢!”说起这些,乔艳玲笑了。

乔艳玲说,韩双喜学成刚回家时,左邻右舍还能经常见到他。后来,十天半月都见不着他。乡亲们就私下传言,他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了?其实,大伙儿不知道,他整天闷在屋里,静心琢磨着怎样雕刻作品呢。

“有人说他痴。我觉得他哪里是痴啊,简直就是‘傻’。”乔艳玲说,本来韩双喜学习木雕是为了挣钱养家。可是,创作了这么多作品,他却喜欢“捂”着,舍不得卖。

“你猜他说什么?”乔艳玲笑着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别人的木雕作品有的是机器雕刻的,有的是复制别人的作品,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活的,是我用灵感和心血创作出来的’。”

有一个根雕作品,更是韩双喜突发灵感雕出的至爱。那天,韩双喜帮妻子做饭,在往灶膛添劈柴时,发现一个树根。他拿起那个树根,“愣”在那里了,连柴都忘了添了,任由火烧到灶膛外边。当时,是乔艳玲眼疾手快,一把就把发呆的韩双喜拉开……

谁知,韩双喜竟不以为然,着了魔一样快速跑进了自己的工作间,开始在树根上勾描图案……

“在屋子里一连憋了三天!”乔艳玲说,等韩双喜再把那个“树根”抱出来时,已然成了一件根雕作品了。后来,有朋友看到那件根雕,喜爱有加,向韩双喜讨要,他说啥也没舍得给人家。

▲韩双喜木雕作品

成名免费教徒弟,

路长道远觅特色

花卉、飞禽、人物……十年来,韩双喜手不释刀,一件件木雕作品相继问世。每一件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十年苦修木雕技艺,韩双喜的作品也越来越有品质,因为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他太多的心血。画图,寻找材料,试着雕刻,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

十年来,韩双喜仅图纸就用了一大摞,木材用了一卡车,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而且伤痕累累……

可他却享受着这份快乐:“雕刻的过程中,见证着一块没有生命的木料变成艺术品,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近几年,韩双喜的名字和作品走出了河间,走出了沧州,走出了河北,走进了全国多个展会。因其作品雕工精细、形象逼真、颇具艺术价值,引得众多专家的赞誉,他成了人们眼中的“木雕匠人”。韩双喜“火”了,很多人找他拜师。韩双喜承诺,不收一分钱,义务教授徒弟。如今,已有五六名徒弟跟着韩双喜学木雕。

“路长,道远,我会努力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韩双喜满怀信心地说。

(燕赵都市报 记者 韩泽祥 通讯员 高秀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