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为什么清末民初会有闯关东、走西口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为什么清末民初会有闯关东、走西口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闯关东和走西口皆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口迁移活动,在安土重迁的年代里,人们又为何愿意背井离乡远遁异乡呢?原因并不复杂,仅仅只是为了生活而被迫迁徙。

闯关东

关东,即山海关以东区域,即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东北。关东历来被视为满清的“龙兴之地”,在我们熟悉的《鹿鼎记》中,革命党人——天地会青木堂香主韦小宝同志即受组织所托,在暗中寻找满清龙脉并将之捣毁,以终结满清的统治,满清政府应该便是出于这个考虑,当然也是将关东作为满清最后的退路,是故在入关以后即颁布禁令,禁止汉人进入关东地区。

到清末时,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终于无力在强硬地保持所谓的禁关令,禁关令逐渐开始松动。山东、河北等地地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19世纪中叶,满清因为鸦片战争失败开始遭到帝国列强的敲诈勒索,清政府不得不将压力转移给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后来蛮荒巨兽——洪水,终于冲垮了山东、河北等地无数百姓生活的希望,他们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关东的那片土地,然后逃向了那里。

走西口

近代时,山西等地人口压力剧增,经过长期的开垦和种植,再加上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尤以旱灾为最毒,百姓赖以生存的方式几乎难以维持,于是为了生存,无数百姓挣扎着逃出了山西等地,涌向了更加辽阔的土地。

我们知道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从先进流传下来的路线图来看,“走西口”的路线和目的地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晋商的经商思路和经验的影响,在晋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些百姓不约而同地走向了那些他们认为有生存机会的地方。

“闯关东”、“走西口”只为了在普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寻找更适合或者说更容易活下去的地方!无论是闯关东还是走西口,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的目的地无不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同时具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关东具备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蒙古等地则有无数等待开垦的土地。当时生活在中原王朝的传统统治地盘上的百姓遭受着天灾和人祸,满清政府无情的盘剥,以及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即使老百姓再怎么安土重迁,他们也不得不“用脚投票”,选择更利于他们生存下去的地方。事实上,人们所期待的民国也并没有为老百姓带来他们所期待的福祉,甚至因为军阀混战,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堪。

关东和西口相对于中原来说,无疑是等待着开发的处女地,并且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对于这些地方的控制力远不如中原,在那里没有那么严重的生存压力,这是出于生命的本能。而且因为日俄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觊觎,也间接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备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因为统治者的无情,因为生命的可敬可贵,他们只好背井离乡去闯关东、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