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  正文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这里,网友小郑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1)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居民可以用来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2)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汇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资料来源

为了保证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实际情况,国家城调总队调查方案的要求抽选记账户。为减少抽样误差,首先按1:6的比例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得到家庭收入等辅助性资料。然后,按人均收入排序抽出记账户,开展经常性调查。抽样方法是采用先抽居委会,再抽被调查户随机等距抽样方法。

目前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的账本每天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生活流水账,每月21日至下月20日为一个调查期。为确保记记账质量,由专门的调查员上门辅导并及时换发账本。城调每月对记账户记录的流水账进行汇总,得出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3)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严格来说这么使用不够准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变化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变化,造成货币的购买力变化。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人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所谓中等收入群体,即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中等收入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实际上,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概念。根据社会学的观点,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中间阶层应该占到整个社会的60%-70%左右。在这方面,尽管我国是世界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但在比例上,距离橄榄型社会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统计局: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

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小郑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关于这个问题想必你现在心中已有答案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