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三体》动画引热议,给大家带来哪些冷思考? 天天最资讯

《三体》动画引热议,给大家带来哪些冷思考? 天天最资讯


(相关资料图)

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三体》动画版于2022年12月10日开播,上线首日播放量突破1亿,却饱受口碑争议,目前豆瓣评分跌破5分。同期《三体》剧集版获得发行许可证,电影版也还在路上,《三体》影视化之路在观众的期待、资本的加持下,更加势不可挡,但究竟观众需要一个怎样的《三体》?

如此高的播放量,却收获了无数差评及如此低的评分,在影评人林品看来,这种争议源自巨大的反差:“三体宇宙是中国科幻领域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超级IP,《三体》动画是哔哩哔哩投资量级最大、同时宣传推广力度也最大的动画项目,《三体》动画的制作公司艺画开天,曾经凭借动画作品《灵笼》赢得了良好的网络口碑。很多观众都会对《三体》动画产生非常高的期待,而最终成品就整体视觉效果的完成度而言,比不上艺画开天三年前推出的《灵笼》;就故事改编而言,也比不上《三体》原著爱好者们群策群力自制的《我的三体》。所以在高期待和成品的质量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引爆了争议。”

在相关评论中可以发现,建模拉垮、剧情迷惑是其中的高频词汇,而除了这两个缺点之外,《三体》动画更加看重夸张的动作场面,却缺乏耐心做好文戏。《三体》是一部充满了思想实验的科幻作品,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科幻概念、科幻设定,都需要借助人物的对话,予以深入浅出地解释,而《三体》动画对于科幻概念的解释相对薄弱,比如面壁者、大家为什么不能说谎等设定,导致路人粉丝、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不明就里。

优质文戏的缺失,使得《三体》动画人物塑造过度娱乐化、脸谱化,一些深受原著爱好者喜爱的人物角色人设崩塌,丧失了魅力。比如《三体》里非常重要的人物叶文洁,她的绝望和绝望当中所蕴含着某种对于人类希望的持存,构成了一个更为丰满立体的人物角色。但是在《三体》动画中,她否认自己作为人类的身份,被塑造成了一个邪恶的老婆婆。

林品提到:“最大的问题是罗辑这个角色,他最后成为了窥破黑暗森林秘密的面壁者,而在《三体》的动画里对于他的塑造,比如去F1赛车、在行星防御理事会的大厅里开派对,这样的表现和原著当中在北欧雪山下泛舟湖面的罗辑,完全是两个人。另外他有一些非常失态、失礼的表现,也很难让人把他和原著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三体》动画花了很多篇幅去表现动作场面,但其动作场面却又缺乏想象力。《三体》原著中有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非常惊异的描写,第一集里表现了切割“审判日”号游轮的古筝计划,在原著里有一段描写:“汪淼看到那个切割面,就像镜面一样光滑,丝毫不差地倒映着天空火红的晚霞。”原著的这种诡异之美,又和压抑、死亡构成了一种张力,这其实是创作者需要去把握的重点场面,原著当中真正可以像刘慈欣所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想象和描写。

在这个春节,观众们马上就要跟《流浪地球2》见面了,不可否认,《流浪地球》的成功其实加剧了粉丝们对于《三体》的期待,而接下来《三体》除了这次的剧集、动画版本之外,还会推出电影版。而对于《三体》的影视化改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主创核心中的导演、编剧,如何既抓住原著小说的神韵、精髓,同时又发挥他们的才智,去赋予视觉、听觉上震撼观众的可能。在科幻电影的历史当中,文学改编作品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对于每一个团队来说,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内外流媒体平台都先后启动了剧版《三体》的项目,但是他们放出来的预告片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也确实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和负面评价,大家都不大看好这些项目。由此可见,《三体》的影视化改编确实有它独特的难度。

文艺作品是反映时代、引领时代的。过去十年是中国科技进步最大、实力提升最快的十年,天问探火星、嫦娥登月等,宇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知识殿堂走向国人的茶余饭后,很多的科幻作品也应运而生。而作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可以说《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成功地借助语言文字这样一种媒介,表现了富有科学内涵的壮美感和崇高感,希望《三体》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能够借助电影的视听语言,表现这样的科幻美学。

《三体》既包含了现代文明的宏大叙事、极为开敞的宇宙视野,融会了很多来自于现代科学、现代科技的创意资源,同时又携带着中国特定历史文化留下的深刻烙印,这是它能够赢得很多读者青睐的重要原因。希望《三体》的影视改编能够吸取《三体》动画版的教训,潜心研究原著的精髓,细心还原、大胆发挥,将刘慈欣老师充满想象力的文字投射到大银幕上,为观众们呈现《三体》的世界。

本文由'[db:作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侵权处理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