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明星、没大牌导演,成本只有300万美元影片凭啥能火出圈-今日要闻
上映8天只拿到了超过1000万票房的《坠落》,内地预测总票房也不足3000万,但影片却凭借着从头延续到尾的惊悚感,成为了今年最吸睛的一部恐怖惊悚电影,但豆瓣7.2分的评价,足见作品本身的品质喜忧参半。
恐高症患者在大小荧幕中观看《坠落》,对影片的直接感触大概就是身临其境的腿软,而极限运动爱好者亦或是对惊悚类型极具期待值的观众,又必然会被《坠落》征服。
影片整体水准在线,但却缺乏更具逻辑感和真实感的细节,但层层反转带来的吸引力以及生存法则的主旨升华又为《坠落》带来看点。
(资料图)没明星,大牌导,《坠落》主创在山顶上建了一座30m的高塔,利用IMAX摄像机进行拍摄,并且大部分都是运用实拍。
仅300万美元的成本,却足以让看过的观众都有沉浸式观影体验造成的恐高后遗症,充分了解了恐高人士的处境。
虽然国内票房表现不佳,口碑中规中矩,但仍旧挡不住观众被影片的拍摄手法所征服,那么这部小成本制作的《坠落》凭什么能火出圈?
全程“作死”,为极限设定层层加码
主人公出场,率先吸引眼球的是完美身材,以露胸卖肉为看点,作为吸睛的必要手段,尽管方式并不正经,却能够达到吸引人的目的。
两位女性角色虽不是名人,长相辨识度也并不高,但同样拥有好身材,却通过一个金发一个褐发以及性格的不同,让人从一开始就将她们区分出来。
然而极限运动的两人对攀爬高山或者高塔都极具兴趣,而不畏惧死亡就是两人的共同目标,因此两人约定好在无人的沙漠上攀爬一座610m的电视高塔。在高塔没有任何支撑,锈迹斑斑,看起来随时摇摇欲坠却又高耸如云的情况下,只是站在塔下都有腿软的感受。
而高塔本身的高度以及随着小物件坠落塔地,期间碰撞金属的声音,都已经增加了恐惧感。镜头突然转向俯视时观众的心会被瞬间吊到嗓子眼,恐惧感随着主角所处高度而逐渐加倍。
如果爬到塔的中间部分就选择停止或是返回,或许恐惧感会削弱,但两位女主全程作死,明知前路越来越远,依然不要命地继续向上爬。虽然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空旷的山野,美景令人沉醉,但为了亲眼见到美景,征服高塔而堵上自己的命显然不值。
原本恐惧感就已经袭来,影片又为极限设定层层加码,单独矗立的高塔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再加上身处荒无人烟的沙漠绝境以及镜头特写下松动的螺丝,并不牢固的铁梯,每一处细节都在刺激着人的肾上腺素。
看似坚固无比的电视塔,随着主角的摇晃渐渐地一层层坠落,只剩一个两人可以站立的平台。而追求极限的两人,一个在顶上毫无畏惧地摇晃梯子,一个在地下爬得要死,却依然硬着头皮往上走,这也注定两人爬的不是梯子,而是一场悲剧。
影片镜头对准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噼里啪啦从高处坠落,高处的人不知道这颗救命螺丝的掉落,而在下面的人看到有东西掉下去却不知道是什么。但迅速下坠的镜头,把一颗螺丝钉拍出了惊天动地的效果,更增强了观众视觉上的恐惧感。
终于登顶的两人并不知晓自己已经将绝路斩断,在登至高处时还互相拉着手,悬吊在600多米的高空中,一旦手滑或是铁架子锈迹过重,都会出现迅速坠落,但影片又在不足半米的空间中满足了悬念感。
必定有人掉下去,但不知道具体时间与具体方式,然而每一个做出的小动作都让人提心吊胆,将两位女主角在登上塔顶后的松弛状态与观众全程攥着拳头捏把汗的紧张形成鲜明对比,越松弛越作死,而观众越紧张,越为两人恐惧。
在丧生边缘的疯狂求生手段,是人与人性的双重坠落
在结局有人坠落之前的第一个小高潮,便是返回的路径直接被切断,两人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高塔塔顶之上,在没有信号与物资的情况下,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后续求生,再到不得不陷入疯狂,越是到了丧生边缘,求生手段越是可怕。
当把手机塞到鞋子里垂直扔下时,试图利用信号来完成求救的荒唐手段,其背后反映的不单纯是两位女主角只求快活不看后果的低智商操作,更是人与人性的双重坠落。
在将手机送出去之前,两人拍摄了各种极限视频,企图吸引一些亨特的粉丝,她将自己的信任交给时常看她视频的所谓粉丝,却始终没有等到任何一个人帮助。她们或许对于粉丝而言,只被看成是一种类似用卖肉博眼球的手段。
手机作为两个人手边的求生希望,被塞到鞋子里扔下去,就是将这种希望寄予了他人,但随着手机落地依旧无人救援,也就意味着希望破灭,而建立在两位女主角与粉丝之间的信任也彻底崩塌。
处于网络时代的两人在最绝望之际,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崩塌,这次崩塌之后的第二次求救,则是在已知塔下房车住人的情况下,她们在夜晚利用求救信号枪发射一枚光亮,吸引对方注意,从而给自己带来生的机会。
第三次求救将希望付诸于他人的身上,但没有社交关系中的信任,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是否存在善良人性救助的本能,然而唯一一个信号弹发射出去后,车里的人看到了这边的信号,但但他的目标却是要把两人停在塔下的车撬走,又是一次人性赤裸裸的坠落。
没有网络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仅仅只是最原始的将信任交付给另一个人,但在没有北京的前提下,信任依旧是荡然无存的,这是人本身的劣根性。
而最后一次两人将仅剩的希望,放置在一架无人飞机上,但在大货车驶过时撞向无人机,在距离被救助希望不足几米的情况下这样的意外发生,显然是对世事无常,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的现实写照。
这次求救没有某个特定时代,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却描摹了人身处低谷的幽暗底色,将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身处绝境依然有可能持续坠落的现实抛出。
而在经历过这些后,两人只能用自救的方式尝试着拿到掉落的补给包,亦或是爬到塔顶用信号灯为无人机充电,再到用自己的腐肉吸引秃鹫。从而完成反杀找出一条生路拯救自己,整个过程的求救手段层层递进,越来越残忍,而人性也越来越被弱化。
极致的求生欲,影射“适者生存”丛林法则
活下去的本能促使两人被激发出极致的求生欲,但渐渐地道德感沦丧,直到最后其中一人将朋友的尸体当成求救工具才最终获救。他们拥有如此强烈的生存欲望,却为何要选择距离死亡最近的方式,进行数次挑战呢?
从两位女主角的境况经历以及性格,就能看出他们无限接近死亡的真相时寻找生的可能,因为失去自我后的痛苦之处在于没有了求生的欲望和本能,而在死亡边缘的疯狂试探,却又忘了她们找回这种欲望的本能。
做网红的亨特在社交媒体上分裂成两个不同的自己,真实的自我并非想要靠露肉吸睛,或是是做极限运动给自己带来更多粉丝,而是喜欢遮掩并不开朗,但在社交平台上的她却是完全反着来,给大家看的并不是真实的她。
其反映的也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社交平台上的形象以立人设博眼球为主要目的,却不见得他们真的能把日子过成这个样子。饱满的人生变成营造出来的表象,粉丝爱的是虚假的亨特,而不是真实的她,更容易造成她对真实自我的厌恶。
而贝琪则是因为在攀岩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以至于失去了自我,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显然是对生没有了任何的渴望。但做攀爬高危电视塔的极限运动,也确实激发了她在真正绝境情况下生的本能,因此即便过程艰难,也并不想结束生命。
两人寻找的都是依旧在活着的感觉,而生与死背后映射的是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两位女主在野外看到一只还没死透的野狗被秃鹫蚕食便拼命上前阻止。然而在女主被困塔上,却毫不犹豫的将秃鹫作为食物,远比蚕食野狗的秃鹫还要残忍可怕的多。
包括后续她利用闺蜜的身体传递出求救信号,更凸显出了人性的丑陋,这种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既现实又让人无奈,而在进行完这一项运动终于获得生的机会后,活着的人又真的能够领悟到生命真谛去热爱生命吗?或许会向着另一个极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