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编导感言

致敬最可爱的人

——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编导感言

文|唐明兵

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将于7月27日在重庆卫视和铜梁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回首一年多的创作之路,一路走来,感悟良多。

  • 我在媒体战线算得上一员老将了,但在纪录片创作上却还是一名新兵,所以我要感谢区融媒体中心领导的信任,把如此重要的片子交由我来执导。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结尾处,周学田用一个庄严的军礼致敬自己最可爱的战友。在片子即将首播之际,我也想效仿这个情节,给所有接受摄制组采访的抗美援朝老兵敬一个礼,感谢他们对本片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同时,我还想代表摄制组感谢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史志研究中心、区文旅委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本片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今年7月27日是抗美援朝停战协定签订70周年纪念日。结合该时间节点,去年初,区融媒体中心就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提前策划了这部以邱少云生前战友口述抗美援朝历史、回忆少云英雄事迹为主线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正好与去年中心策划摄制的《寻找邱少云》形成赓续传承少云英雄品格的系列纪录片作品。

  • 刚接受任务时,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自从邱少云牺牲以来,各级媒体已经推出过多部以邱少云为题材的片子。如何讲好邱少云的故事,如何讲出新意,这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 去年秋,纪录片《寻找邱少云》的预告宣传片正在网上热播,我突然接到一个从河南郑州打来的陌生电话。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陌生电话为《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创作投来了一束亮光。第一次电话打来,我还以为是一个骚扰电话,我并没有接听而是直接掐断了。紧接着又打来了,这次我接听了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老人,他自称是邱少云的战友周学田(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之一),正在等着《寻找邱少云》摄制组的采访,结果等了几个月都没有等来。今天他看到铜梁网上发布的宣传片才知道片子已经快播出了。于是,他拨打了网页下方的电话,想联系上摄制组。因为我在单位还负责有媒体运营的工作,铜梁网上留有我的电话,他这个电话一打就打到我这里了。我一了解,原来是因为去年我们单位摄制纪录片《寻找邱少云》时,邱少云身前部队的领导告知了他,并希望他接受采访,但这个信息摄制组并不知道,对他的采访也就没能成行。

  • 邱少云战友这一信息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之前我们所熟知的邱少云的战友,比如锁德成、郭安民、郑时聪等都已不在人世了,周学田自称邱少云的战友,意味着邱少云的战友还有人健在。于是,我沿着寻找邱少云健在战友的思路,从各种渠道收集与邱少云有交集的战友信息。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我都在互联网、抖音等各种渠道上搜索、联系。为了找到这些健在的邱少云战友,我打了上千个电话。最终,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到了与邱少云身前有过交集的11名战友,并成功取得了联系。遗憾的是,有3名战友因为健康原因未能接受采访。

    1月26日,大雪纷飞。摄制组在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斐的带领下,顶着鹅毛大雪在四川南充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林炳远,《我的战友邱少云》正式开机拍摄。此后,摄制组又奔赴四川绵阳、眉山市,重庆秀山县,湖北武汉,陕西西安,河南郑州等地进行采访,行程上万公里。我们镜头前的受访者年龄均在90岁左右,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让我们收集到一大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挖掘出大量有关邱少云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从河南郑州周学田处收集到邱少云铜像一尊、391高地作战地图一幅以及邱少云生前使用过的马灯一盏。

  • 本片第二个难题是如何构思完成文稿创作。在前期采访中,每位老战友采访素材长达2小时以上,如何从杂乱素材之中理出一条线索来,是最杀脑细胞的一件事。经过长达1个月对素材的消化,仍无头绪。直到我了解到周学田因思念战友邱少云,自己私人出资为其塑了一尊铜像,并想把塑像无偿捐赠给邱少云家乡时,我才眼前一亮,找到了片子切入的口子。

    为此,我寻着这个口子继续深挖,逐渐形成了周学田为践行与邱少云相互许下的诺言,历时六年为战友塑像,千里送战友回家这一内在故事主线。我想,再在这条主线外穿插采访到的其他战友对邱少云的回忆,就能从不同维度来呈现立体、鲜活的少云英雄形象。有了思路,我却不敢冒然向周老提出。因为要让一位88岁的老人跋涉千里到铜梁,这一路上的各种变数和风险是我承担不起的。所以,我决定还是先上门采访周老,视周老的身体状况再看能否请他到铜梁来。

    幸运的是,周老虽是耄耋之龄,但仍思维清晰、步履矫健。为此,我与周老定下了请他到少云故居的约定。4月3日清明节,周学田如约而至,为本片的采访摄制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 本片创作中所遇到的第三个难题是情景再现拍摄。为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邱少云英雄形象,追寻邱少云英雄品格形成的根源,仅凭采访画面和老资料画面完全无法支撑本片50分钟的体量。如何让观众直观地感知到他们之前不知道的邱少云故事,情景再现是我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之一,但本片在前期创作经费极度紧张和创作时间极短的情况下,我难以下定决心。好在区委宣传部和区融媒体中心领导及时关心支持,经费问题终得解决。6月27日,摄制组组建了40余人的摄制团队(其中演员20人),通过剧情再现出邱少云在朝鲜的生活、学习、练习军事技术、关心战友、潜伏演练、潜伏出发前的风波、烈火燃烧等20余个场景,极大地丰富了本片的画面。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我们每天的拍摄时间都超过了12小时,摄制人员和演职人员长时间在烈日烘烤下工作,有的皮肤被灼伤,有的热得中暑了。

    经过多轮审片和修改,本片终于拿到播映许可,得以在重庆卫视和铜梁电视台播出。从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角度,我觉得这部《我的战友邱少云》除故事本身的价值外,还在公共媒体上首次回应了四个热点话题:一是还原了邱少云最真实的人物形象;二是还原了邱少云的牺牲经过,并找到了最有力、最确凿证据;三是回答了邱少云战功评定的疑问;四是探索了邱少云英雄品格的形成过程。这为我们今后更好地讲好邱少云的故事提供了大量依据,也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网上炮制的各种关于邱少云的负面舆情。

    回想本片历时一年之久的创作之路,痛并快乐着。本片仅文稿修改就达30多次。摄制组在拍摄期间,克服了大雪纷飞的严寒和挥汗如雨的酷热等诸多困难,后期包装制作期间,制作人员蒋避更是挑灯夜战了多少个“东方红”。在此,我向为本片辛勤付出的摄制组及演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为本片提供策划和撰稿助力的赵兴明副主任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 因为本片拍摄制作时间仓促,同时加之本人能力有限,片中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期待您观看本片后,能对这部作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

    【播出时间】

    7月27日晚20:50

    铜梁电视台

    7月27日晚22:25

    重庆卫视

    大家都在看

    纪录片《我的战友邱少云》7月27日晚20:50铜梁电视台隆重首播

    用电不愁!铜梁这个“超级充电宝”送电成功!

    ▶@铜梁人 这些节水小窍门快收藏!

    ▶铜梁APP上半年“拍客”获奖名单出炉!新话题也上线啦!

    ▶汛期来临!铜梁多举措切实筑牢“防汛堤”(附安全锦囊)

    主办: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宣传部

    承办:重庆市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欢迎关注铜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