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超越班:佘诗曼、韩雪关于剧本、搭档的话暴露港娱和内娱之别-当前动态
文|吴清浅
综艺《无限超越班》佘诗曼和韩雪就郑业成抛出的剧本和搭档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人的看法并不一致,一个更看重剧本角色,一个则认为剧本和搭档都很重要,若搭档不好,即便剧本再好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如人意的。
(资料图片)当佘诗曼、韩雪演的《青蛇》片段播放完后,郑业成提及当初徐克拍《青蛇》时本来是想找巩俐和梅艳芳演的,这两个演员也商量好了,只要一个不来,另一个也不来。后来巩俐因故不能出演,梅艳芳也就不演了,徐克便找了王祖贤和张曼玉来救场,也就有了《青蛇》这部经典。说完这段小插曲后,郑业成问佘诗曼、韩雪是更看重剧本还是跟自己搭档的对手演员?
佘诗曼认为剧本更重要,倘若角色是自己喜欢的,即便是个配角她也会演。对自己演配角,有的人会问“你怎么演配角了呢?”其实她并不那么介意主配角,配角虽戏份不如主角,“但我喜欢那个角色,那个剧本太好了,所我就接了。”
韩雪则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她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出来真不是靠一个人就行的,而是要一堆人配合,相互成就。她以前跟佘诗曼比较像,也认为好剧本更重要,但后来发现剧本挺好的,角色也挺好的,自己也很努力地演,可演出来后戏不咋地。后来就会对整个剧先有一个基本分的判断,在好剧本的基础上,每个人再做加分,不要让自己做减分的那个,这样就有可能呈现一部很好的作品。如果只是剧本好,你那个你会“生不如死”。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两人观点不同好像也很正常,但细细一想这分歧背后其实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是来自港娱,一个是来自内娱,而港娱和内娱差别可大了,不同环境下看法自然很难一致,物质决定意识嘛。
在中国香港,演员不过是一份职业,收入并不是那么高,演员地位也不那么高,他们有戏拍就有收入,没戏拍就没收入,很多甘草演员(即配角)一旦没戏拍了生活都成问题。为了让自己片约不断,演员们都努力修炼内功。佘诗曼又恰好搭上港片黄金期的末班车,那个时期的竞争不言而喻,演员不努力哪里能出头。即使港片没落后,没有转行的演员为保住饭碗也是努力提升演技。也就是说佘诗曼在中国香港拍戏时接触的演员演技都是不需要担心的,自然就对搭档不那么看重,对剧本更看重。
而内地呢,明星是被顶礼膜拜的职业,他们的收入对普通人来说是高不可攀,明星挣“一爽”(208万)只要一天,而普通人可能要一辈子。但一些高收入明星业务能力未必比得上港娱里的甘草演员,他们能红全靠资本运作得好,于是很多的所谓艺人并不努力提升演技,而是专心找金主。资本在尝到自己打造出的流量明星的甜头后,并不关注剧本好不好,只关注自己投资的影视作品要请哪个顶流当主角,只要请来顶流就有了票房保证,其他都随便。资本对流量的偏爱又反过来让流量更专注做数据,而不是提高演技。如此恶性循环,内娱也就乱成一锅粥。
这就造成了韩雪所说的怪现象,剧本很好,角色也很好,但剧组在挑演员时却不是按照角色选,而是被资本所左右,一些演员明明不适合这个角色,却因有资本支持去演了这个角色,结果就是毁了好剧本和跟他们搭戏的好演员。好演员在这样的戏里很想演好,也努力演好,终因搭档不给力达不到最好状态,想放弃吧又觉得对不起剧本和角色,也就是韩雪所说的“生不如死”的感觉。
所以说佘诗曼、韩雪关于剧本、搭档哪个更重要的分歧背后,其实也暴露出港娱和内娱之间的巨大差距,前者是倒逼演员提升演技,后者则是倒逼演员做假数据。如果佘诗曼像韩雪这样在十年八年里都面对着试戏时演技派比不上流量派,可能也会像韩雪这样认为好剧本和好搭档一个都不能少;而韩雪拍戏时面对的艺人若都是演技派,估计也会像佘诗曼那样无需担心搭档减分,只管接个剧本好的戏,成功就在眼前了。
当然,内娱经过近两年整顿好很多了,流量不那么突出的韩雪凭借不错的演技和台词功底拿到了比较好的角色,跟她搭戏的也都是有演技的演员,像《巡回检察组》《前行者》就是如此。当内娱像港娱那样逼着演员提升演技时,可能韩雪就不用担心搭档拉垮剧本了,愁的是拿不到好剧本好角色。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挖掘有内涵的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