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张一山版《鹿鼎记》,韦小宝等角色不着调,剧情也闹着玩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15日,张一山主演的《鹿鼎记》播出,低幼化的剧情、全员的浮夸演技等被观众诟病。该剧评分出来后只有2.7分,或成评分最低的金庸剧。这一版《鹿鼎记》的故事和人物都逊色不少。

“低幼版”韦小宝,破坏了原著人物

《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金庸的写作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阶段,该小说也被“金迷”奉为经典中的经典。韦小宝作为金庸作品的精彩形象,是一个颠覆武侠江湖的“反英雄”角色,他武功不能自保、典型的不学无术,但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奇妙的。金庸说韦小宝的存在“不是不可能的事”,作者用游戏之笔对韦小宝进行了活灵活现的塑造。

  • 原著中韦小宝是什么人呢?韦小宝诡计多端但又极尽真诚,他对“小玄子”的“忠爱之心”人尽皆知;他阿谀奉承、油滑刁钻但关键时刻又愿意“割下脑袋来给你”,很有大丈夫的气概;他能在江湖上坑蒙拐骗,也能秉持江湖义气,比如针对“茅十八”、天地会等的行为处事,都是大写的“义”字;他贪财敛钱,但却把钱作为他行事的一种工具……

  • 这个角色太耀眼,是人性丰富多变的集大成者。用金庸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写的“现实一点”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中国人性格上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有一些自省的意义”。

    韦小宝绝不是一个只剩不学无术、说谎整人的搞怪角色。之前多版影视化的《鹿鼎记》中,观众真正满意的韦小宝可以说并没有出现。观众对每一版本的《鹿鼎记》都抱有一定期待,希望能把这个人物身上的“正”与“邪”的悖论同一呈现得完美化。

  • 最新播出的张一山主演版本《鹿鼎记》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尤其是韦小宝、建宁公主、海公公等角色浮夸、搞怪的演技,让整部剧显得很低幼。

    剧中,包括张一山在内,演员的整体表演风格非常小品化、情景喜剧化。可以看出来,张一山很努力、很敬业,他试图以用力到青筋暴露的大幅度面部表情、大幅肢体动作来表现韦小宝的嬉闹、捣蛋的一面,但如果观众连看八集,韦小宝都处在“面部多动症”中,会感觉很累,也很尴尬。比如,剧中韦小宝多次挨打、被打晕,都是瞪眼、张嘴、皱眉、翻白眼,这种表演太小儿科了,像是动画片的搞怪角色在逗小朋友笑。

  • 韦小宝首先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再就是一个可爱的普通人物,不能将其演成一个流里流气、过度猥琐的耍宝小丑。原著中韦小宝就是一个矮个子普通人,现在回头看陈小春的“苦瓜脸”韦小宝更贴近。

  • 剧中想要制造喜感的海公公、建宁公主等角色,都表演得不尽如人意。海公公在喜感、狠毒、阴谋间拿捏不到位,看起来怪里怪气,角色也莫名其妙地死了。建宁公主很活泼、多动,但表演同样浮夸。剧中康熙这个角色很“弱”,在鳌拜面前像个“憨憨”,鳌拜让其杀掉苏克萨哈,康熙给出的竟然是傻笑。那种剑拔弩张、要杀鳌拜的情绪一点看不出来。

  • 看这部剧,用李成儒老师的话来形容,就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剧情删减严重失去逻辑性

    海公公为什么莫名其妙死了?因为新版《鹿鼎记》故事情节删节严重,没看过原著或其他版本的观众,根本看不懂。

    相比于其他版本,新版《鹿鼎记》故事进展飞速但又不连贯。该剧前四集就像赶场子,丽春院一闪而过,明史案没有交代,韦小宝“一秒”进宫,韦小宝杀死太监小桂子也改成海公公误杀,鳌拜啥事儿没干第二次亮相就被捕了,海公公很无头绪地死在“太后”手下,韦小宝和天地会的关系简化到极致,唐王桂王之争没交代,非常多的剧情都是一闪而过,没有了复杂的矛盾冲突,故事像挤掉精华的“简笔画”版。

  • 编剧可以大笔一挥随意删改,该剧的道具也不用心。被网友广泛吐槽的瓜尔佳鳌拜府邸写着大大的“鳌府”,就证明剧组的不严谨。

    也可以说,这部剧删掉了和改编了大量的剧情,导致“韦小宝”这个角色彻底失败。剧中韦小宝没有了一进宫就面临的生死抉择,只陪着海公公“演戏”就行了。原著呈现出来的韦小宝在海公公、天地会、康熙和太后等人面前面临的生存压力都没有了,这个角色机智灵活、左右逢源的个性没有展现出来。人物缺乏灵魂,演员自然只能用浮夸的演技来演一个皮毛。

    如果说金庸先生的《鹿鼎记》是带有人世辛酸、讽刺意味的严肃喜剧,那么剧情毫无头绪、表演浮夸的新版《鹿鼎记》变成了闹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