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侠剧“声势渐涨”!
主编温静导读: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新武侠剧“声势渐涨”,武侠剧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不丧失掉武侠文化内核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市场,成为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主编温静导读: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新武侠剧“声势渐涨”,武侠剧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不丧失掉武侠文化内核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市场,成为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来源:传媒内参(CMNC)
文:刘松林
武侠剧有望再次掀起新一轮市场热潮。
日前,新武侠剧《少年歌行》在优酷开播,成为行业最快登顶灯塔热度的剧集;此前,《金庸武侠世界》开机,该剧为系列单元剧;由秦俊杰、刘宇宁、黄梦莹等主演的武侠剧《天行健》已经在腾讯视频可以预约。
不同于上世纪80、90年代武侠剧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面对魔改剧、玄幻剧、仙侠剧的挤兑,武侠剧的声势似乎不同以往。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新武侠剧“声势渐涨”,武侠剧如何在保持原汁原味、不丧失掉武侠文化内核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市场,成为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开掘新内核
新武侠剧“声势渐涨”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武侠情结,武侠精神早已成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DNA。武侠剧在中国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伴随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新派武侠小说家的走红,武侠故事从文字创作逐渐走向影视舞台,其在国剧市场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不同于传统武侠故事,将恩怨情仇始终贯穿始终,新武侠剧则将视角转向对人物的成长描绘,通过融入现代人价值观,彰显出新武侠剧作的风范。
比如,《雪中悍刀行》重新书写了一个异于传统的武侠形象,该剧对主角徐凤年的塑造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成长书写方式。在这部剧里,这种成长书写走向了一种新的格局,那就是‘逆向性’的成长书写 。
《少年歌行》用群像刻画的方式,展现了年轻人们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过程。剧中,每一个少年都面临的成长课题和处境,并呈现了清澈、勇敢的人格审美范式。
《有翡》中的主人公摆脱了以往武侠剧中无所不能、充满主角光环的人物设定,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近年来,《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绝代双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翻拍武侠剧一度引起市场热议。整体来看,频频被翻拍的经典武侠剧似乎并没有让观众买单。
反观新武侠剧,似乎“声势渐涨”,且市场依然很广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待播的武侠剧达10部以上,重点剧集包括《云襄传》《莲花楼》等。
后武侠时代
以“武侠+”挖掘新可能
随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变化,武侠元素逐渐渗透到各大类型影视剧中,以“武侠+”挖掘新可能,武侠剧通过融合其他题材类型实现飞速发展。
比如,《沉香如屑》展现出的是中华传统视角下对于众生、天地、万物心怀悲悯的博大胸怀,蕴含的是主角重人情、崇大爱、兼济天下的风骨与侠义精神;
《且试天下》以天下七分、帝室为尊的背景概念,让江湖侠义有了落脚点,该剧讲述的是两位绝顶高手,携手闯荡江湖的爱情传奇,既有江湖朝堂相得益彰,也有家国天下与儿女情长。
《唐朝诡事录》融合了传统的古装武侠元素与现代的悬疑探案叙事,讲述了在繁华的大唐盛世之下发生的一系列奇闻异事。
《月上重火》将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价值观置入看似简单的情感剧中,传达着“侠之大义,为国为民”的武侠故事内核。
武侠对正义的追求、对义气的歌颂,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世俗秩序的理想主义。事实上,武侠曾和仙神故事本不分家,将仙侠剧与武侠剧过分对立无益于解决武侠剧新出路。
在仙侠盛极一时的趋势下,武侠剧市场略显沉寂。目前来看,在诸多影视作品中,武侠只是贯穿作品的元素、点缀或者背景,未与作品内容实现有机融合和高度适配,部分影视作品有蹭“武侠”热度之嫌,或许这才是部分仙侠剧不受市场认可的最终原因。
“武侠”尚未远去
侠义之魂不可丢失
武侠小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金庸曾回答:对于往后武侠小说的发展,我认为仍以具侠气、正义、见义勇为等为主要呈现的精神,也可将现代的枪炮、拳击等元素加进去。
对武侠小说而言,侠义精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武侠剧而言,侠义精神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言。
目前来看,武侠剧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部分翻拍武侠剧过度追求IP效益最大化,仍以流量明星IP化运作模式操盘;从演员到道具,一些武侠剧过度重视所谓的高科技,消弭了武侠剧原有的审美韵味;一些影视剧披着武侠剧的外衣,实际上则是青春偶像剧的变种,该类题材影视作品尚未触及“真武侠”的精神。
武侠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世纪之交的内地达到了高峰。“武侠剧”唯有挖掘侠义情感内核,将武侠精神与故事叙述有机融合,进而让观众寻找内心的归途,找到真实的自我映照,才能避免该类作品“昙花一现”。
“侠文化”本身是一种尚武精神的重燃,更加强调“忠、义、信”的侠义精神、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见义勇为的胆识。相信未来,“武侠剧”题材在人物塑造、氛围营造、戏剧冲突、美学表达、侠义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深耕,必将迎来新的高峰。